摘要:“今日闵行”与团区委合作推出“青春小店”系列报道,记录闵行青年真实、生动的创业故事,解码小店背后的“青春”基因,展现闵行服务青年、激发城市活力的创新实践。让我们跟随团干部的脚步,一同走进青春小店“一日主理人”体验的第六站——海上蒋家家具。
从研磨时光的专注身影
到氤氲暖意的真诚传递
一家家“青春小店”在闵行次第生长
于昼夜晨昏的寻常里
青年人用热情、智慧与坚持
播种下梦想,扎根于大街小巷
“今日闵行”与团区委合作推出“青春小店”系列报道,记录闵行青年真实、生动的创业故事,解码小店背后的“青春”基因,展现闵行服务青年、激发城市活力的创新实践。让我们跟随团干部的脚步,一同走进青春小店“一日主理人”体验的第六站——海上蒋家家具。
本期一日主理人|刘萌芽
浦锦街道团工委书记
早上9点,秋日的阳光洒进立跃路深处一条安静的小巷。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眼前是一个被木香包裹、被时光浸润的世界,仿佛时光在这里被细细抚平,连光到这里似乎都温柔起来。店面不大,却被精心布置的红木家具、手工雕刻的屏风和淡雅的灯光填满,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从旧上海的弄堂里走出来的故事,等待着被细细聆听。
“海上蒋家家具”,这个名字在木作家具圈里并不陌生。“海上蒋家”秉承的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制作技艺(揩漆),这门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历经近七十道工序,使用天然生漆、木贼草、砂叶等原料,经过反复打磨、批面漆、上漆,最终呈现出木理灿然、温润如玉的表面。每一件家具的完成,都需要工匠们在车间里耐心等待六个月以上的自然干燥与养护,正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精神,让每件作品都蕴含了时间的重量与匠心的温度。
匠心独运
90后的非遗传承人
带我走进这个木色世界的,是90后非遗青年传承人——蒋文。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低靠背椅系列”。这套椅子采用传统榫卯结构,配合手工雕刻的花纹与自然生漆的光泽,坐上去时木纹的温度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旁边的“梅花餐台”则以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线条为灵感,融合了中式的含蓄与西式的浪漫,既符合现代居家的实用需求,又不失艺术品位。每件家具旁都有一块小卡片,简要介绍了其背后的工艺流程与设计理念,访客可以随时翻阅,感受到“看得见的工艺,摸得着的文化”。
蒋文
店内还设有一个小型工作坊展示区,蒋文亲自示范揩漆的关键步骤——从生漆刷涂到多次抛光,每一次动作都轻柔而有力度。她边操作边讲解:“我们使用的生漆全部取自天然漆树,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每一滴都纯净无污染。正是这种对材料的尊重,让家具在使用多年后依旧保持光亮如新。”
随后,蒋文带我穿过前厅,走向后院的工作坊。空气中弥漫着红木、花梨、紫檀交织的香气,厚重而安宁。她随手抚过一件半成品的高靠背南官帽椅,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几分敬畏:“我们蒋家的漆工,不是‘做’家具,是‘养’家具。”
她拿起一件文房木器说:“你看这明式小翘头的弧度,不是用机器压出来的,翘头抹头一木连作。”我凑近细看,木纹如水波流转,触手温润如玉。蒋文轻声解释:“每一块木头都有它的脾气。你要读懂它的纹理,顺应它的韧性,它才会在你手中‘活’过来。”
非遗不只是技艺
是人与木的对话
海上蒋家家具揩漆技艺成形于唐代,至清初发展成熟且流传甚广,揩漆成为明清硬木家具髹饰的主流。民国时期,由于海派家具多为曲线曲面,且细部雕刻追求写实,对配套的揩漆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形成了更完善的海派家具揩漆制作技艺。而蒋文,是这项技艺目前最年轻的传承人。我问她,为什么选择回到这条看似“老旧”的路。她沉默片刻,声音很轻,却掷地有声:“非遗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标本,它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生命。”
蒋文不是守旧的人。在她的工作室里,传统榫卯结构与现代人体工学悄然结合,古典美感与当代艺术交相辉映。参观间隙,我注意到她工作台一角,除了凿子锉刀,还放着补光灯和麦克风。我笑问,做直播会不会打扰手作的宁静。“一开始也担心,甚至最开始直播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她坦诚道,“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奇妙的‘双向课堂’,在抖音直播中我感受到‘真实’,直播中会有全国五湖四海的‘同好’们给我提意见,也逼着我去更深入地梳理、表达我们的技艺。”在她看来,直播间和小红书,就像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艺术文化馆,她是导览员,也是与这个时代共同学习的匠人。
“这是我之前做的‘艺术片’。”蒋文打开小红书给我分享如何将海派古意与当代艺术结合,蒋文笑着说,“我想,传统不应该沉重,它应该轻盈地、甚至是通过网络‘链接’,走进今天的生活。”
青春接棒
在手作的节奏里,找到内心的秩序
“我们不做复刻,做传承。”蒋文说,“传统是根,但树要朝着光生长。”她递给我一个小小的半成品平安木牌说,“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小物件’,你来试着打磨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我笨拙地拿起砂纸,她在一旁轻声指导,语气就像在直播间里对网友说话一样耐心:“手腕放松,顺着木纹走。木头不骗人,你温柔待它,它便温柔待你。”随着细细的木屑打磨而下,竟感受到时间的静谧,木屑与砂纸间的摩挲声,有种宁静致远的平和感。我笑着说,“打磨的过程感觉还挺解压的。”
蒋文点头道:“是的,这就是手作的魔力。你在创造一件物品的同时,也在修复自己内心的秩序。在打磨中感受压力的释放,这也是我们接下来想要将非遗和青年传承结合在一起的思考方向。”
传世芳华
一场美与文化的盛宴
暮色渐起,我离开海上蒋家。蒋文送我至巷口,临走前她说:“我们做的不是家具,是能传给下一代的‘家当’。而通过直播和小红书,我希望播下一些种子,让更多人愿意成为下一个‘传家’的人。”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海上蒋家家具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它承载的情感与记忆,以及它愿意以最开放的姿态,拥抱这个时代。在蒋文这样的青年匠人手中,传统不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可以轻装上路的行囊,它既能安身于老街深巷,亦能游走于数字云端。
如果你也渴望在喧嚣都市中,寻一处能让心落地的角落;如果你也想触摸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纹理,听见木头呼吸的声音——
不妨来海上蒋家坐坐,或者,先在小红书或抖音搜索“海上蒋家善闻”,在她的直播间里,提前感受一缕跨越时空的木香。
不必急着带走什么,
只需静下心来,
听一段木与人的对话,
或许,你也会在这里,
遇见一件可以陪伴一生的器物,
以及,那个更从容的自己。
海上蒋家家具
地址:立跃路4456弄27号
记者:姚怡莹
供稿:团区委
初审:高淑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