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出发3》人气排名大变!王安宇逆袭登顶,沈腾范丞丞意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13:05 3

摘要:“10亿次播放,8.3分,50万粉丝一夜暴涨”——这些数字像鞭炮一样炸在热搜上,可真正让《现在就出发3》站稳的,是节目组把镜头从“表演”挪到了“反应”。24小时无间断拍摄,等于把嘉宾的睡眠、尴尬、走神全剪进去,观众第一次看见明星像普通人一样打哈欠、抠鼻子、半夜

“10亿次播放,8.3分,50万粉丝一夜暴涨”——这些数字像鞭炮一样炸在热搜上,可真正让《现在就出发3》站稳的,是节目组把镜头从“表演”挪到了“反应”。24小时无间断拍摄,等于把嘉宾的睡眠、尴尬、走神全剪进去,观众第一次看见明星像普通人一样打哈欠、抠鼻子、半夜饿得翻冰箱。

这一招直接拉高真实感,播放量在第一周就冲到4亿,比第二季同期多出整整一倍。

王安宇的蹿红不是撞大运。

他在《炽道》里演田径少年,肌肉线条和少年气同时出现,剧播完第二天,节目里他光脚打篮球的片段就被剪成短视频,播放量24小时破千万。

节目组立刻加量,把他和沈腾的互动剪成“新老对决”主线:沈腾负责抛梗,王安宇负责接梗,一个“叔圈顶流”加一个“新晋流量”,观众两头都吃。

微博超话阅读量两周涨3亿,核心原因是节目组把王安宇的“运动人设”和“反差萌”同时放大——前一秒扣篮,后一秒被沈腾一句“看你打球?

我看的是你广告”逗得蹲在地上笑,这种毫无防备的笑,比任何剧本都吸粉。

沈腾的排名虽然掉到第二,但他的段子依旧是节目的“安全垫”。

那句“看你打球?

我看的是你广告”被剪成15秒短视频,抖音上200万次引用,相当于每三个看节目的人就有一个拿去二创。

沈腾的价值不在流量,而在“兜底”:新人玩疯了,他一句“行了,别摔了,医药费节目组不报”立刻把节奏拉回安全区。

节目组给他的镜头没有减少,只是从“主角”变成“节拍器”,哪里需要降温,哪里就有沈腾。

新嘉宾王鹤棣的加入是节目组的一次精准计算。

王鹤棣刚在《苍兰诀》里圈了一波少女粉,节目组让他和王安宇打一场3V3篮球赛,表面是运动对抗,实际是“流量对冲”。

王鹤棣粉丝想看偶像流汗,王安宇粉丝想看偶像赢球,两边弹幕刷到飞起,单条短视频播放量8000万,相当于把两家的粉丝同时锁在屏幕前。

更妙的是,节目组提前放出“下期《封神》剧组要来”的消息,等于告诉观众:这场篮球赛只是开胃菜,后面还有更大的“跨剧组联谊”。

观众被吊着胃口,自然愿意追更。

新增的“嘉宾互选环节”和“即兴挑战任务”是节目组的另一张牌。

过去嘉宾靠导演组安排任务,现在让他们自己选人组队,不可预测性直接翻倍。

最新一期里,王安宇选了沈腾没选王鹤棣,弹幕瞬间刷屏“王安宇怕输”“王鹤棣表情管理失败”,节目组顺势把这段剪成预告,播放量又涨2000万。

即兴挑战更狠,嘉宾抽到“用方言卖拖鞋”,沈腾当场用东北话喊出“穿上它,追公交不崴脚”,观众笑到截屏,品牌方立刻在评论区贴出购买链接,一条梗直接变销量。

观众结构的变化也值得细品。18-35岁占比78%,比上季涨12个百分点,说明节目成功把“合家欢”变成了“年轻人社交货币”。

过去是父母带着孩子看,现在是大学生宿舍集体投屏,弹幕里“王安宇好帅”“沈腾笑死我”刷屏,社交平台二创不断。

节目组抓住这一点,在官微发起“给嘉宾起外号”活动,点赞最高的“沈叔叔的嘴,骗人的鬼”被做成表情包,传播量又上一个台阶。

数据背后,节目组的算盘打得精:先用24小时拍摄打出“真实”标签,再用王安宇的流量拉新,用沈腾的段子稳盘,用王鹤棣和《封神》剧组制造话题,最后用互动环节把观众变成参与者。

每一步都踩在观众爽点上,播放量、评分、热搜自然水涨船高。

可热闹过后,问题也摆在眼前:当嘉宾的真实反应被剪成“人设”,当“即兴”变成“半剧本”,观众还能信多少?

下一季如果换一批人,这套打法还灵不灵?

节目现在像一辆加满油的跑车,跑得飞快,但油箱里的油是“新鲜感”,一旦烧完,速度就会掉下来。

所以,10亿播放和50万涨粉到底是节目组的胜利,还是观众的短暂狂欢?

下一季如果沈腾不来了,你还会点开吗?

来源:自由暖阳iYj7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