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铭清楚地记得,在冲刺UFC资格最后阶段的一次赛前称重日,身前比她高出一个头的对手送来了“明天等死吧”这样的问候。她告诉过自己要试着像对手一样还击,到头来脱口而出的却还是“好,祝你比赛顺利,谢谢”。
石铭清楚地记得,在冲刺UFC资格最后阶段的一次赛前称重日,身前比她高出一个头的对手送来了“明天等死吧”这样的问候。她告诉过自己要试着像对手一样还击,到头来脱口而出的却还是“好,祝你比赛顺利,谢谢”。
在MMA这个以体格与力量为信条的世界里,性格温和、小个子、短臂展、近视达500度的石铭完全是个“反设定”。
而另一种可能确实发生了:石铭在精英之路草量级决赛中完成终结,顺利拿下赛事合同,成为国内首位非全职出身晋级UFC的选手。而在场外,专业医师这一身份让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训练中的石铭。图/受访者提供
“拳套沾碘伏、边打边消毒”“没有患者就制造患者”“女版黄飞鸿”,和这些名梗给人的轻松感不同,石铭在采访中表达过,“不希望两份职业侵蚀彼此的边界”,也会在击晕对手后着急到流下眼泪。
石铭不是突然来到大众面前的。她从13岁起陆续学习过跆拳道、散打、再到师从教练巴格学习摔跤,被告知过趁早断了打UFC的念想,最后却在自己的30岁圆梦。这比名将张伟丽要晚,不过比电影《百万美元宝贝》里生涯起步坎坷的麦琪更幸运一些。
半年后,石铭充满戏剧性的逆袭之路戛然而止,输掉UFC首秀后,她进入了生涯中“反套路”的成长章节。如今,格斗医师和她背后那个大学教授当教练、中学老师做陪练的“草台团队”,又在昆明开始了工作训练两手抓的繁忙节奏,他们怀念那个美梦成真的短暂春天。
【1】“草台团队”的短暂春天
时间回到UFC精英之路决赛,石铭用最符合视觉刺激的终结:一记侧踢高扫KO对手,给自己的黑马之旅画下句号。这让现场观赛的张伟丽直呼“头皮发麻”,台下解说的李景亮贡献“硬汉落泪”名场面。
“从量级来说,她在UFC是吃亏的,因为现在没有真正匹配她体重级别的比赛。”为石铭提供训练场地的朱馆长告诉九派新闻。
这句话的背景是,UFC目前只有四个女子量级,而石铭的自然体重比最轻的草量级还要低,更接近亚洲赛事常设的48公斤“原子量级”,而UFC赛场并未开设该级别赛事。
“她必须去对抗那些赛前减重、而赛时又将体重恢复到60公斤上下的选手,属于典型的以小打大。”
短臂展是石铭在赛场上的一大劣势。石铭(右),图/受访者提供
《百万美元宝贝》里有一句反复出现的台词:“拳击是一项违逆本能的运动。”而如今石铭为综合格斗也加上了这层色彩。
应该说,石铭不能算是典型的格斗手。她和电影《惠子,凝视》中同样站上拳台的主角惠子很像:两人都有着温和的性格,以及劣势明显的身体条件。1米58的身高、1米53的臂展让石铭在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招架来拳,只能一次次迎上去,把自己“丢”到对手跟前。
石铭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缺陷:她和陪练面对面站开,当挥直的手臂距离目标还有15厘米时,对方的拳头已经紧贴到了她脸颊。
和有着听觉缺陷的电影人物惠子不同,属于石铭的难关是高达500度的近视。由于UFC有相关规定,她无法佩戴隐形眼镜出战,这影响了她对距离的判断,让赛场上本就紧张的反应时间被再次压缩。
好处也是有的,那些擅长用眼神和夸张动作进行心理施压的对手往往会计划落空,对此免疫的石铭“只感觉一团颜色在面前晃。”
“在职业选手中,我应该算个残疾。”没给自己留什么情面。采访途中,注意到后座这个戴着眼镜,一路讲述赛场经历的小个女生,当地出租车司机终于在结束行程时没忍住发问:“你真是打综合格斗的啊?”
其他拳手或许也会有这样的疑惑。UFC赛事中心,时常能看到动辄10余人的选手团队穿梭其中。而到石铭这却换了一种画风:只有3人组成的小团队来到赛场,作为“另类”,他们肩上的担子不小,比如说每人都需要背上四五个行李包。
石铭身上的巨型辣条背包是最显眼的,以至于她在采访中需要做出特别解释,“这不是我的赞助商,也不是我喜欢吃,我只是单纯觉得这个包空间大、很能放。”其实,严格的饮食习惯也不允许她嘴馋,原本包内满满的辣条都被她分给了朋友。
石铭教练团队核心人物是来自伊朗的教练巴格——一个曾同样上过赛场,如今在云南一所大学任职的金融教授,而作为陪练的李炫曾是中学物理老师。
UFC期间,由于李炫没有足够的假期,石铭由另一位有着线上办公优势的师兄熊思博陪同前往赛区。
采访中,很多人评价巴格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摔跤教练”。他推崇格斗“三分靠力量七分靠头脑”的观点,由此开发出了石铭的综合格斗潜力,让她在不占优的中远距离对抗中有了新解法,也无形中也塑造了这位选手独特的风格。
格斗场内外,石铭的性格其实没有太多差别,她很少在赛场展现出情绪化的一面,更倾向于追求技术分析和逻辑推演,“像下棋一样用技术去打比赛。”活脱是UFC赛场上中国版的“The Fighting Nerds”(格斗书呆子战队)。
石铭的辣条背包,以及身背数包的巴格。
巴格的处事风格和《百万美元宝贝》中的双面教练弗兰基有些相似,他在训练时保持着强硬做派,又会空余时间想法子让石铭放松下来,比如自费购买游戏机和卡带。他打趣说,石铭玩《塞尔达传说》的时候,整个人和电视画面上的林克(游戏主人公)差不多大。“哈哈,我们在赛场上简直一点优势都没有。”
当然,团队也从不掩饰对石铭的认可,“remarkable”是巴格对她成就的赞许,“她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可能,普通人看到这个姑娘都能做到,会给更多人信心。”
陪练李炫时常替石铭打抱不平,“很多人说石铭的上限已经到了,我希望他们指的是她的身高臂展吧,其他方面石铭还有很强的可塑性。”
“我其实都不怎么敢谈到我的团队配置,尤其在国内比赛时,担心赛事方会看不起我们。”石铭坦言。
这个看似“草台”的班子,却给了石铭的格斗生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她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直到现在,考虑到家人的担心,她至今不愿和他们说起自己参赛的事,而在每次比赛结束后,她都会到团队的办公室“躲”上两天,等到脸部消肿后才回家去,在此期间,兼任营养师和医疗顾问的她还会给自己扎针灸,治疗肌肉酸痛。
巴格打趣称,石铭和游戏人物林克有着同款体型。
【2】我也觉得双重身份很割裂
石铭“格斗医师”这样的双重身份几乎是天然适合炒作的话题,这也毫无疑问成为她最为出圈的反差点。
她告诉九派新闻,自己当初以理科生身份参与高考,并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攻读完硕士学位,现在在昆明一家医院内科任职,工作日严格保持早八晚六的节奏。院方认可她的成就,特地在医院医师介绍栏中为其列上格斗荣誉。
“我读书时候没有跟别人打过一次架”,她说。
“其实,我自己也觉得身份这个事挺矛盾,或者说挺割裂的。”
石铭医师照。图/受访者提供
作为专业医师,石铭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而医者本能提醒着她要尽量避免伤害到对手,她说,即使到了格斗场上,自己的技术动作仍是以安全为主。
她在努力把两份职业“分得更开”,不希望双方互相重叠。在她看来,这出于对医生职业的尊重,也有着赛事方可能会轻视自己出身的担忧。
即使如此,她仍难以避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对彼此边界的侵蚀。
精英之路决赛夜,是石铭目前唯一一次KO对手。看着倒地昏迷超过十分钟的对手,她第一次在赛场上哭了,“她这么年轻,要是颈椎出问题,站不起来了怎么办?”
内疚感不止于此。在没想到对手会直接晕厥的情况下,她在高扫过后马上衔接着补拳动作。哪怕是这样一件合乎格斗选手“格斗程序”的事,她还是在后来的直播中公开表示,“我不该补拳,想和冯萧灿道歉。”
从格斗手的角度看,这也许是一件危险的事。毕竟温和如影片《惠子,凝视》中的老馆长,也会在提醒意志消沉的惠子时说出,“没有战斗的意志是不行,这既是对对手的不尊重,也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此外,医师这份职业本身的日程安排也需要这位准UFC选手做出一定妥协。
出于工作原因,石铭只能按照一周三练开展训练,每周的技术训练时长有时不足6个小时,这和其他职业格斗俱乐部的单日训练时长差不多。
巴格说,“其他选手,一周甚至会训练上36个小时。到更紧张的备赛期,其他选手会马上进入为期1-2个月的强化训练,然后进入休息期。”
即使在领导和同事都支持的情况下,放不下医师工作的石铭为了争取“比赛假期”,还是选择通过加班换调休日,这段时间她也会帮同事分担工作,大家喜欢她,有人还想让她教自己孩子学格斗。到UFC首秀前,石铭也只有6天的备赛期。
训练日,石铭会到一家固定的拳馆训练,从馆名“昂芭”不难看出,这是一家以泰拳为主的普通拳馆,并且地处商场内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看似是一幅大隐隐于市的场景,实际上匆匆赶来的石铭少了些侠客风范。下班后,她要马上在医院门外找一辆固定品牌的共享电单车,“不是喜欢那个颜色,我只有他们家的会员。”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可能患者也想不到,为了节省更衣时间,眼前这位说话轻声细语,正为自己把着脉的医生,白大褂之下穿的会是格斗训练服。
石铭日常训练场景。图/九派新闻 董自能
一般情况下,当石铭赶到拳馆后,巴格教练的训练课开始已经有一会儿了,这时候会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慌忙地钻入人群中,然后突兀地出现在又高又壮的训练队伍中,对此巴格习以为常,也可能确实注意不到小小的她。
是的,馆内也没有为她专门设置的训练空间,巴格也并非石铭的全职教练,她需要和其他十来位男学员一同上课,巴格能做的是尽量给她找时间开开小灶。
这已经是巴格能提供的最好条件,在过去的一段特殊时期,石铭团队失去了自己的拳馆,如今石铭能有这么一块场地,还是多亏教练和馆长的交情。
巴格尽量用中文表达心里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我们没有赞助,没有食宿支持,甚至连像样的训练条件都没有。”他特别提到,一场MMA比赛30%的时间都在笼边对抗,但他们连一个格斗笼都没有。
实际上,2015年开始参加综合格斗比赛后,刚上大学的石铭就没再和家里要过生活费了。比赛奖金不仅可以支持生活费,训练费,还有剩余。但她不喜欢打扮自己,从来不会买新衣服和化妆品。本场采访,她穿着一条看起来有些过时的卡通图案牛仔裤,那是妈妈在初中时给她买的。
石铭不喜欢对外诉苦,所以巴格特地在采访中提到:“她本人很谦虚,从不抱怨这些事,也不会主动说出来。但我觉得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起点比别人低得多,她能走到今天真的非常不容易。”
“不配得感”是石铭性格里的另一色彩,石铭说:在冲击UFC资格的最后阶段,她仍觉得外人不支持自己才是常态,当听到诸如评价她没前途、没机会、永远打不了UFC的声音,“反而觉得如释重负”。
【3】教练,我想打UFC
与名梗“拳套沾碘伏,边打边消毒”中强悍的格斗医师形象不同,几天的相处下来,记者感受到石铭身上有着很强的淡人感,而“温和”是她性格的主色调。她说:“我的性格和力量都有点软绵绵的。”
不难想象,当你在人群中看到石铭,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轻敌”的假象。
事情在5年前有过变化,当时更加瘦弱的石铭终于和巴格提出了“难以启齿”的梦想:“教练,我想打UFC。”
这个决定和一次被扫地出门的往事有关。
2020年,在国内赛场小有名气的石铭收到了UFC训练中心的测试邀请,不过当时的她对于UFC了解甚少,也清楚自己的实力不足,算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进入了“凶多吉少”的测试中。
巴格教练为石铭演示技术动作。图/受访者提供
在测试中心,石铭打开了新世界,第一次知道作为顶级运动员应该怎么饮食、怎么管理体重、如何提高自己的爆发力与耐力……严格的药检程序,先进的比赛理念让石铭心生向往,被触动的石铭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打进UFC。
这一次,向来习惯“挖苦”她的巴格教练给的回答很简单,“那走呗。”
坏消息是,预想中的那盆冷水还是泼了过来,她没有通过测试。更糟的是,测试中心的教练回复她,因为体重太轻,她被建议去别的赛事。甚至有业内格斗老师当面否定了石铭的一切可能。“你这个条件根本不可能打专业比赛的,随便练一练,去俱乐部当个教练就行了,要不就来我这当儿童教练。”
“心碎倒是没有”,也没有当场驳斥对方,石铭谢绝了对方的建议,说自己还是会趁年轻试一试。她说,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打出来给他们看一看。”
此后,她的温和性格多了一份固执,凭着自己在测试中心见识到的“标准答案”,石铭在接下来5年里都严格按营养师曾经的指导给自己定制食谱,现在的她已经五年没吃过炒菜,从小在昆明长大的她甚至连米线也戒掉了。“变化真的好慢,花了我四五年的时间才降到现在18%的体脂率。”
后来的故事如愿按照戏剧般的逆袭节奏展开,石铭抓住国内某知名俱乐部急缺52公斤女选手的机会成功入选,此后在外界和对手的嘲笑声中连战连捷。她不再是无名小卒,今年UFC赛事中心更衣室,她的专用衣柜就在偶像张伟丽的旁边。
在UFC首秀到来之前,石铭的故事是一个公式化的成功。
为石铭提供场地训练的朱馆长,本身是一位职业泰拳手,他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职业的选手跟大家想象中不太一样,一个容易愤怒的人,暴躁的人反而不适合这个项目,冷静的人往往是狠角色,石铭简直太适合。”
石铭给自己准备的减脂餐(偶尔改善口味增加咖喱)。
【4】愧对粉丝,会考虑专注赛场
实际上,巴格不止一次在本次采访中提起,“石铭完全可以拿下那场首秀”,后来石铭也承认了这个事实。“如果我稳一点,一分分打下来,靠点数积累获胜的概率是很大的。”
是几个月前那场决赛的盛况干扰了石铭。
终结对手带来的内疚感是实在的,但赛后空前的关注度也是骗不了人的。石铭感受到了“被看见”的压力,面对这次在家门口的首秀,她“不想要平淡的胜利”,比赛中,她尽可能追求一种更具张力的竞技方式。这是教练眼中的“乖孩子”第一次没听自己的话。
记者注意到,团队办公桌的记事本上,石铭手绘了密密麻麻的赛事提醒,那是巴格告诉她的战术安排,而第一句话就是“最重要赢就行。”
巴格给备赛的石铭提醒:“最重要赢就行”。
出圈以来,比赛强度的断档升级没有让石铭犯难。“对我冲击最大的是大家对我的空前关注。”她说,现在走在路上、在医院里、在拳馆里、在日常跑步的操场上都会有很多人认出自己,在快乐之外,“其实会有些不适应。”
这也是为什么当石铭没能取得UFC首秀胜利时,赛后宁可拖着自己受伤的身体,也要在社媒发一条为粉丝拍摄的道歉视频。
她说,曾有一条评论让自己非常感动,那位粉丝写下,“石铭,只有你打上UFC了我才会去看比赛。”
过去的时间里,陆陆续续有许多粉丝和媒体变着法找到石铭,“宠粉狂魔”几乎没有拒绝任何人的要求,包括在最后的备赛期仍接受媒体采访,“几天下来嗓子都聊哑了”,也因此耽误过本就不多的训练时间。“时间不够用,就想着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还是会觉得有点对不起他们。”
“在格斗这个项目里有很多奇怪的人,有人想要李小龙的性格,想要约翰·塞纳的性格,我希望石铭就是石铭。”巴格说,自己很难在这方面帮助石铭,在以前,她是一个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的内向女孩,却在去年底突然变成大明星。
“国内外几千万朋友看她的视频,她压力特别大,这让她不能专注,做了错误的选择”。
拿下胜利,石铭和她的“草台团队”合影留念。图/受访者提供
巴格还在生石铭的气吗?“当然没有,输掉比赛也是运动员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她会比昨天好。”不过他还是会遗憾,“对手很强,不过我们其实可以赢的。”
关于石铭目前的困扰,陪练李炫很看得开,“石铭的性格很好啊。”他的想法是,部分运动员有名气之后就开始膨胀,最后失去一切。“石铭按照普通人的训练方式,却做到了普通人不能做到的事,这很了不起。”
圆梦UFC后,石铭接下来的目标是争取打进UFC排名前15位。她说,虽然自己不会彻底放弃原本的医师工作,但如果达成这个目标,自己可能会考虑在医院停薪留职,专注于格斗赛场。
“如果有一天石铭决定专心当医生,我真的完全支持。”巴格说,只要不浪费时间,每个人都该把生活留给自己最在乎的事情。“我对她没有什么要求,她要新的目标我们就去做。她不受伤就够了,赢或输也不重要,我们开心一点。”
“对了,如果有人看完采访,愿意赞助我们一个格斗笼就最好了。”巴格提醒说。
来源:滨州传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