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年前的某一天,家住某地市区的你,因为头发太长,有点挡视线了,于是图方便,也是图如干净又卫生,图新鲜,所以选择了一家你家附近,新开的装修稍微好点,看起来正式点,有点高端大气上档次意思的的理发/美容连锁店去理发,好好体验一把托尼老师的服务。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作者——赵牧野|资深媒体人
普通男性的理发/美容连锁店奇幻漂流
几年前的某一天,家住某地市区的你,因为头发太长,有点挡视线了,于是图方便,也是图如干净又卫生,图新鲜,所以选择了一家你家附近,新开的装修稍微好点,看起来正式点,有点高端大气上档次意思的的理发/美容连锁店去理发,好好体验一把托尼老师的服务。
进店后你才发现这家理发/美容店的价位是理发38,68,98,……乃至268,于是你问托尼老师这些价位理发有什么区别?
托尼老师不紧不慢的的给你介绍到:普通理发师38,高级理发师68,经理98,总监168,高级总监268,然后贴心地补充了一句:只要贵宾您今天办一张3000元会员卡,以后每次都可以享受总监的服务,而且费用统一68块,请问您办卡不?
“38的,剪短就行”你的话音刚落,不经意瞥见托尼老师好像翻了个白眼,毕竟你的决绝让托尼知道就算他再唠叨20分钟也没法让你办卡。
你缓缓闭上眼,接受托尼老师的服务,不经意间听到,隔壁的另一位托尼老师正殷勤地向一位漂亮的女士推销道“这种颜色很正,这种比较护发根,不贵198”。美女语气漫不经心又带点撒娇,“哎呀,那你得给我便宜一点,我可是金卡老顾客了”。你会心一笑:那两瓶,如果是进口的染,一次成本撑死50,要是国产可能只有10。然感慨概况,自己这野生韭菜,虽然没有长在托尼们的韭菜田里,也被割了个嫩尖儿。毕竟不要出社区的便民理发店,你剃个板寸,也只要8元钱。然后你在心中暗想:下次不来这家理发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年你再路过那家理发/美容连锁店时,你发现了它已经人去房空,只留下店门口“旺铺转租”的A4纸,百花花,恍得耀眼。
理发店一年倒闭 30 万家 源于自身经营模式失衡?
你也许不知道,在过去短短的一年里,全国已有 30 万家理发店关门歇业;业内预测,2025 年一线城市闭店率将逼近 18.73 %,三四线城市更是高达 26.3 %,而整个市场存量仍保持在 195 万家 的“天花板”水平。无独有偶,2024年上半年,全国美容院、店倒闭率达37.8%!到了下半年美容院店倒闭了60%。
这意味着——在并没有电商正面冲击的前提下,理发、美容等行业正加速雪崩。
有媒体总结认为理发、美容等行业是因为自身经营模式失衡才走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预付费资金链断裂、租金与人工双高、同质化内卷、资本拔苗助长,以及消费者理容习惯的颠覆,共同把昔日“永不失业”的小本生意推向倒闭潮。
首先,是预付费“资金池”爆雷问题。随着会员卡套路和资金链断裂成为行业常态,“充值 5000 送 2000”变成“一夜清仓”的例子不胜枚举,央视也曾多次点名曝光典型跑路事件。
其次,房租与人工的“双高”压力更是压垮了众多门店。比如,某新一线城市的高端沙龙单店房租可达 7–8 万元/月,若停业一月即吞噬逾百万现金流。
而在薪资方面,二线城市 50% 的发型师月收入不足 5000 元,而高端门店为吸引技术骨干,还需支付 8000–12000 元底薪加提成,形成极大人工成本负担。
第三是严重的同质化与推销内卷。
根据12315 平台数据,仅一个月内美容美发相关投诉高达 15247 件,环比增长 18.25 %,主要原因正是过度营销与价格不透明。
第四,资本的快速涌入也加剧了风险。
盲目扩张使得单店模型难以为继,例如部分购物中心仅 50 平方米的理发门店,装修投入却高达 80 万元以上,每日必须完成至少 120 单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这一切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真的核心原因就是作为理发店、美容院消费主体的女性,没钱了,就这么简单。
理发店、美容院消费主体的萎缩才是关键
不止理发店、美容院大量的倒闭,女装店,化妆品店,婚纱店,美甲店,都是业绩下滑。
这些行业收入的大头是女性消费者,70后80后的女性已经逐渐老去,过了折腾美貌和容貌焦虑的年纪了,90后00后的女性有钱的越来越少,中高端的发廊新客不足,一部分转型去低端店卷价格,导致低端店也不好做了。
另一方面,正常工作的男人女人是没有那么多闲时间打扮头发、面容的。
现在中高端美发美容业收入的大头,是特殊从业者,富老板家闲着没事做的老婆,准备傍富老板的各种媛,拜金女,夜店女,直播女,销售女,以及少量不好好读书没有正经工作的富二代女。
现在有钱有闲的女人越来越少,只能说明一个原因,那就是经济总体萧条,钱越来越难赚了。
此外,对理发店和美容院来说,蚂蚁肉一般存在的男性客源,也在快速流失。快剪行业爆发式增长,23年增速超50%,价格战口号打到“10元快剪”。
而这一时期,高端理发美容沙龙也在增长,一线城市理发均价到了261元,基础美容护理的价格也不逞多让。
和很多行业一样,理发美容业也出现了两头分化。下沉的那一头,转入廉价店租内装+二手设备国产耗材+承接中端店崩溃后的员工;高端那头,继续会员制+价格门槛+真进口。特别是男性:高端的男士理发店年增速能有20%多,中低端不办卡只讲效率一口价的快剪也在大城市普及。如果单从男性理发市场看,总量其实是增长的。男性护肤品去年增速就有17%,男性美容零售额近年复合增速都在7%以上。
更进一步分析可知,理发店美、容院崩掉的中间层,其实以中产女性为主。
整个背景其实不难理解:以房地产为主的泡沫破灭,整体进入化债期;化债期内形成少婚少育少房和平价消费的行为趋势;以前为外部负债更多的男性,消费开始转移回自身。因此即使是以平价为主,也依然催生了大量细分高增长市场(终于有修胡子的店了);他们催生的新业态必然要适应他们的消费要求;以前那种不符合的过剩业态被淘汰。而中低端那种单店日均服务100人以上、和高端那种胡须头皮护理,快速增长。
然后这中间又夹着对上次过剩的出清。
18年到21年,全国理发店激增从82万家激增到114万家,可以看做是当时过剩资本对线下服务的涌入。有房地产的最后一波,也有大量线下产业被平台垄断后挤出。他们涌入时,新需求新业态还不够成熟。例如20年时候很多北上广深的快剪店还开在写字楼的一楼临街,还在主打高端,没有完全拥抱效率定位。
结语:客源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大洗牌
这场倒闭潮并非行业整体消亡,而是经济转型与消费结构剧变下,市场对前期泡沫扩张和定位错配的一次残酷而彻底的大洗牌。能活下来的,要么是极致性价比的效率典范,要么是无可替代的价值标杆,夹在中间的“伪精致”则注定被淘汰。 理发美容行业,正从为“想象中的中产”服务,回归到为“真实存在的需求”服务。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