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取悦自己,从一个院子开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7 15:24 2

摘要:行至中年方悟,真正的取悦自己,不是追逐霓虹之艳,而是修得澄明之心。半生浮华,终不敌檐下听雨的半日清闲。生活的底色,应该有一方院落的素简。

行至中年方悟,真正的取悦自己,不是追逐霓虹之艳,而是修得澄明之心。半生浮华,终不敌檐下听雨的半日清闲。生活的底色,应该有一方院落的素简。

春夜剪韭,夏午剖瓜,秋晨扫叶,冬夜煨芋,于无声处听光阴裂帛,就是中年人取悦自己最好的方式。

院子之味

方寸之地,心之映照

《园冶》有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个院子,绝非仅仅是砖瓦草木的堆砌,它更是主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一方可以“格物致知”的修行地。

精心挑选的几竿翠竹,寄寓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洁;随意摆放的几块顽石,暗合了“心远地自偏”的淡泊。

无论是疏影横斜的梅,还是凌霜傲雪的菊,抑或是几尾悠游的锦鲤,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情趣与故事,是其审美与心境的具象延伸。

都市喧嚣,红尘滚滚,人们的心灵总在渴望与自然的片刻交融。院子,便是这钢筋水泥森林中最易得的“桃花源”,是离自然最近的私享领地。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唤醒沉睡的生灵;

傍晚,夕阳余晖为院落镀上一层温柔的金光,晚风拂过,送来花草的微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置身其中,听雨打芭蕉,看云卷云舒,每一缕晨光,每一片落叶,都在无形中涤荡着尘世的烦忧,疗愈着疲惫的心灵。

营造之法

匠心独运,随心而筑

想要个院子,要先了解自己的“意”。这意,便是风格的魂。是追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中式古典,还是向往“枯石疏篱,一盏青灯”的日式枯山水?亦或是钟情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野趣?

这并非定式,全凭主人的性情与喜好,随心勾勒。不必拘泥于大小,哪怕只是方寸露台,抑或寻常人家的小院,只要用心经营,皆可成为一片精神的沃土。

空间规划,在于“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可设一石桌,几把竹椅,供品茗对弈;可辟一小池,养几尾闲鱼,听流水潺潺;

可筑一花架,引藤萝攀援,夏日里便是一片浓荫。角落里,或许是一尊旧石磨,几只陶土罐,盛着岁月的沧桑;

墙边,或许是一面爬满青藤的绿意,生机盎然。无需奢华,但求雅致;不必刻意,贵在天然。

添几件心爱的小物件:一盏古朴的灯笼,在夜色中散发着橘黄的暖光;一把手工打磨的木椅,承载着闲暇的时光。如此,一石一木,一草一花,皆是情致,皆是生活。

庭中日常

闲庭信步,四时静观

拥有了一方庭院,便拥有了一种从容的生活节奏。

清晨,当“天光云影共徘徊”,不妨在院中打一套太极,或静坐片刻,感受晨曦的清冽与鸟鸣的欢快。

黄昏,卸下一天的疲惫,“暮霭沉沉楚天阔”,在习习晚风中,看夕阳将天边染成瑰丽的画卷,享受这份独有的宁静与安逸。

院子是时间的容器,它忠实地记录着四季的更迭。

春来,嫩芽初绽,繁花似锦,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喜悦;夏至,绿树浓荫,蝉鸣阵阵,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生趣;

秋日,丹桂飘香,落叶铺地,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的绚烂;冬时,瑞雪覆盖,万籁俱寂,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邀约。

在这一岁一枯荣的轮回中,学会欣赏变化,感悟生命的律动与美好。

这里是心灵的栖息地。闲暇时,一壶清茶,一卷闲书,便是一个下午的惬意;或是约上三五知己,小酌几杯,谈天说地;

或是与家人围坐,看孩子们在院中嬉戏,享受天伦之乐。无论是独自静思冥想,还是与亲友欢聚畅谈,院子都以其包容与静谧,承载着生活中的每一个温馨瞬间。

一个院子,不仅是生活的延伸,更是心灵的寄托。人在中年,愈加明白,所谓取悦自己,不过是从繁杂中退一步,于简素中寻安然。

若有一处院子,便可将心放归自然,修篱种菊,听风赏月,于平淡中品味人生的醇厚与诗意。

来源:心动之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