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四接我家小宇放学,在幼儿园门口撞见邻居陈姐——她儿子朵朵正蹲在地上,把自己的小贴纸分给新转来的小朋友,还笑着说“这个小熊贴纸给你,我们一起玩滑梯吧”。我愣了下,要知道上个月朵朵还躲在陈姐身后,连老师问话都不敢抬头,怎么才一个月就这么大方了?
上周四接我家小宇放学,在幼儿园门口撞见邻居陈姐——她儿子朵朵正蹲在地上,把自己的小贴纸分给新转来的小朋友,还笑着说“这个小熊贴纸给你,我们一起玩滑梯吧”。我愣了下,要知道上个月朵朵还躲在陈姐身后,连老师问话都不敢抬头,怎么才一个月就这么大方了?
陈姐拉着我笑:“哪是报了早教班,就是每天跟她多说了几句话。之前我总瞎着急,动不动就说‘你要勇敢’,结果越说她越缩;后来换了5句家常话,没想到她慢慢就敢主动跟人说话,连搭积木都比以前有耐心了。”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这5句话用在小宇身上——以前他搭积木倒了就哭,现在会自己说“再试一次”;以前乱扔玩具,现在玩完会主动归位。今天就把这5句话、家长常踩的坑、还有朵朵和小宇的真实变化讲清楚,都是咱们日常能用上的实在招,不用费钱费劲儿,娃的进步真能肉眼看见。
第一句:“你想试试的话,妈妈在这儿等你”——帮娃跳出“怕尝试”的圈
陈姐说,朵朵以前特别怕“新东西”:第一次学骑平衡车,脚刚踩上去就哭,说“会摔”;看到小朋友玩跳房子,想凑过去又往后退。一开始陈姐总急着催:“这有啥怕的?你看别人都敢玩!”结果朵朵越催越躲,连平衡车都不肯碰了。
后来陈姐听幼儿园老师说“别逼娃,先给她‘安全感’”,才换了说法。有次在小区看到平衡车,朵朵盯着看了半天,陈姐没催,蹲下来跟她说:“你想试试的话,妈妈在这儿扶着你,摔了也不怕。”朵朵犹豫了两分钟,居然主动把脚踩上去了——虽然刚开始只骑了两米就停,但至少敢试了。
就这样每天说这句话,两周后朵朵居然主动跟陈姐说“妈妈,我想再骑平衡车”,现在能绕着小区骑一圈,还会跟别的小朋友比赛。我家小宇之前怕滑滑梯的螺旋道,我也学陈姐说“你想试的话,妈妈在下面接着你”,第三天他就敢自己爬上去滑了。
小提醒:说这句话时别“等半天又催”,比如娃犹豫的时候,你就安静陪着,哪怕等5分钟也没关系——催了就没“安全感”了,娃反而更不敢试。
第二句:“没关系,我们一起收拾,下次慢一点就好”——帮娃不怕“犯错”
上个月小宇在家打翻了牛奶,洒了一桌子,我第一反应就是喊“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结果小宇吓得站在那儿哭,连纸巾都不敢递。后来陈姐跟我说,她之前也这么说朵朵,结果朵朵打碎碗就躲起来,不敢告诉她。
陈姐改了说法后,有次朵朵把水彩笔洒在沙发上,慌得快哭了,陈姐没骂她,而是说“没关系,我们一起用湿抹布擦,下次拿笔的时候慢一点,就不会掉了”。说着就拿抹布递给朵朵,两人一起擦干净。
现在朵朵要是不小心碰倒东西,会自己先拿纸巾擦,还跟陈姐说“妈妈,我下次会慢一点”。我也学陈姐对小宇说这句话,上周他打翻了粥,居然自己跑去拿抹布,还说“妈妈,我们一起擦,下次我端稳一点”——比骂他“不小心”管用多了。
小提醒:别先说“没关系”又补一句“下次别再犯了”,比如“没关系,一起收拾”就够了,补了“别再犯”反而像“批评”,娃还是会怕犯错。
第三句:“你刚才搭积木时,把小方块对齐了,真厉害”——帮娃找到“自信点”
陈姐说,以前她夸朵朵总说“你真棒”,结果朵朵听多了没感觉,搭积木搭一半就扔了,说“我搭不好”。后来幼儿园老师教她“夸具体”,才改成说细节。
有次朵朵搭积木,把三角形放在正方形上面,没倒,陈姐就说“你刚才把三角形放在正方形中间,没倒,这个办法真聪明”。朵朵眼睛一下子亮了,接着搭了半天,还主动跟陈姐说“妈妈你看,我又搭了个塔”。
现在陈姐每天找一个“具体的点”夸朵朵:比如“你今天把玩具放回盒子里,摆得真整齐”“你刚才跟小朋友说话时,声音很清楚”。一个月后朵朵跟我说“阿姨,我会自己收拾玩具,老师也夸我”,连走路都比以前抬头挺胸。
我也学她夸小宇,以前说“你搭得真棒”,现在说“你刚才把小车放进车库时,没碰到别的玩具,真细心”,小宇现在搭积木能搭20分钟不放弃,还会跟我讲“我搭的是火车站,这里是火车道”。
小提醒:别夸“天赋”,比如别说“你真聪明”,要夸“做事的过程”——聪明是“天生的”,娃会觉得“我不聪明就做不好”;夸过程娃会觉得“我努力做,就能做好”。
第四句:“你想先玩玩具,还是先读绘本?你来选”——帮娃学会“自己做主”
之前朵朵穿衣服总哭,因为陈姐总替她选“穿红色的”,结果朵朵偏要穿蓝色的,两人天天闹别扭。后来陈姐改成让朵朵选:“你想先穿红色外套,还是蓝色外套?你来定。”没想到朵朵一下子不闹了,还会自己选“今天穿蓝色,因为我喜欢蓝色”。
现在朵朵每天早上会自己选衣服、选早餐(比如“我想喝牛奶,吃煮鸡蛋”),连去公园玩什么都自己定——陈姐说,以前朵朵出门总问“妈妈,我们玩什么”,现在会说“妈妈,我们先去喂鸽子,再去玩秋千”,比以前有主见多了。
我也跟小宇说这句话,以前问他“要不要读绘本”,他总说“不要”;现在问“你想先读《小火车》,还是先玩拼图?”他会自己选“先玩拼图,玩10分钟再读绘本”,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说不要就啥都不做”。
小提醒:别给“太多选择”,比如别说“你想穿哪件衣服”(衣柜里几十件,娃会懵),就给2个选项——选太多反而选不出来,还会闹脾气。
第五句:“妈妈知道你想再玩一会儿,不过我们5分钟后要回家,好吗”——帮娃学会“守约定”
以前陈姐叫朵朵回家,朵朵总赖在滑梯上哭,说“我还没玩够”,每次都得硬抱走,闹得两人都不高兴。后来陈姐改成提前说:“我们再玩5分钟,妈妈用手机计时,铃声响了就回家,好吗?”朵朵点头同意后,陈姐就把手机放在她手里,让她看着计时。
第一次铃声响时,朵朵还是有点舍不得,但陈姐没催,说“我们说好的,铃声响了就回家,明天再来玩”,朵朵居然自己下来了。现在只要提前跟朵朵约定好时间,比如“再玩10分钟回家”,她都会遵守,还会提醒陈姐“妈妈,快到时间了吗?”
我也跟小宇这么说,以前叫他关电视总闹,现在说“再看5分钟,广告的时候就关,好吗?”他会自己盯着电视,广告一出来就说“妈妈,我关电视了”——比硬关电视强太多。
小提醒:别“约定了又改”,比如说好5分钟回家,就别因为娃哭再延10分钟——改了一次,下次娃就不信“约定”了,还会闹得更厉害。
最后想说:带娃不用“讲大道理”,一句话就够了
现在小宇每天都会跟我说“妈妈,我想试骑平衡车”“我自己选绘本”,连幼儿园老师都夸他“比以前敢说话、有耐心了”。陈姐家的朵朵更是成了幼儿园的“小帮手”,会帮老师分餐具,还会带新小朋友玩。
其实咱们带娃不用报很多早教班,也不用讲一堆大道理——有时候一句话说对了,比啥都管用。比如别催娃“勇敢”,而是说“妈妈陪着你”;别骂娃“不小心”,而是说“一起收拾”。这些话每天说,慢慢就会发现,娃居然进步这么快,连你都会惊到。
你要是也总愁“娃胆小、不自信、不听话”,不如先试试这5句话,说不定下周就能看到娃的小变化,你说对不?
来源:老王爱唠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