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休赛期吹上天的宇宙战舰,常规赛第一天就直接搁浅。洛杉矶快船,在自家门口,被盐湖城的青年军爵士队,足足赢了21分。这不像一场比赛,更像一场公开处刑。同一天,大洋彼岸无数球迷寄予厚望的杨瀚森,也在明尼苏达的寒风中,领到了他NBA生涯的第一份“见面礼”——来自联盟顶
休赛期吹上天的宇宙战舰,常规赛第一天就直接搁浅。洛杉矶快船,在自家门口,被盐湖城的青年军爵士队,足足赢了21分。这不像一场比赛,更像一场公开处刑。同一天,大洋彼岸无数球迷寄予厚望的杨瀚森,也在明尼苏达的寒风中,领到了他NBA生涯的第一份“见面礼”——来自联盟顶级飞人爱德华兹的一记迎面隔扣。
两场失利,两种心境,却指向了同一个冰冷的词:现实。
我们先说快船这场匪夷所思的惨案。当一支球队同时坐拥哈登、伦纳德,并且在休赛期豪掷千金签下比尔,纸面实力几乎拉满,替补席的深度能让联盟一半的球队流口水时,他们输球,而且是输掉21分,这就不是简单的状态不好能解释的了。这口锅,别人想背都难,泰伦-卢,非你莫属。
问题出在哪?就出在卢指导那个看似精妙,实则致命的首发安排上。
哈登、伦纳德、比尔、小琼斯、祖巴茨。这套阵容一亮出来,懂球的球迷心里恐怕已经咯噔一下。这不是在打NBA2K,现实的篮球场上,球员的属性是不能简单叠加的。祖巴茨,一个纯粹的蓝领中锋,射程基本不出三秒区;小琼斯,一个运动能力出色的锋线,但三分线外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当哈登和伦纳德持球时,场上至少有两个点是完全被放空的。进攻空间?从一开始就被压缩到了极致。
更要命的是比尔。把他放在首发,直接拉低了快船的整体防守海拔。面对爵士队马尔卡宁和凯斯勒这对平均身高超过2米10的内线双塔,快船摆出的这套阵容,在高度上的劣势简直就是写在脸上的“请来打我”。
果不其然,爵士队压根没客气。第一节,马尔卡宁和凯斯勒就像两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在快船内线翻江倒海,两人联手就劈下了22分。爵士的战术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就打你的软肋,就欺负你矮。而快船这边呢?一群身经百战的老炮儿,打得却像一群刚凑在一起的临时工,传球漫不经心,跑位毫无默契,单节失误高达9次!篮板、助攻、抢断,所有的数据都在流血,第一节打完,一个24分的巨坑已经挖好。
后面的比赛,其实已经失去了悬念。快船虽然偶有反扑,但就像一个掉进沼泽的人,越挣扎陷得越深。他们始终被爵士队的节奏牵着鼻子走,年轻人冲起来的那股蛮不讲理的劲头,让这群老将们望尘莫及。
一步错,步步错。赛后复盘,答案几乎是明摆着的:为什么不用科林斯去首发?至少,他的身高、他的防守硬度,能让快船在对位上不至于那么狼狈。把比赛拖进阵地战的泥潭里,用经验和节奏慢慢磨,这才是这支“老年版”快船的赢球之道。可卢指导偏不,他非要跟着年轻人的节奏玩对攻,结果就是被一拳KO。
赛后,泰伦-卢自己也承认:“我们没准备好应对他们的速度、节奏和空切。”这话听着像是在揽责,但更像是一句苍白的辩解。作为冠军教头,赛前连对手最鲜明的特点都预判不到,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职。
当然,一场惨败对快船而言,未必全是坏事。赛季刚开始,一盆冰水当头浇下,总比在季后赛的关键时刻才发现命门要好。这一巴掌,打醒的是全队的自满,敲响的是战术调整的警钟。这艘银河战舰,才刚刚起航,船长就差点把船开翻了,接下来,就看他如何调整航向了。
如果说快船的失利是一场意料之外的“事故”,那杨瀚森在开拓者队的“学费”,则是一场意料之中的“洗礼”。
开拓者领先了几乎整场,最后时刻被森林狼逆转,这本身就够憋屈的。但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所有的焦点,都在那个叫杨瀚森的77号大个子身上。
可惜,期待中的高光并未到来。5分16秒,这是小杨常规赛首秀的全部出场时间。在这短暂的5分钟里,他没有得到像季前赛那样围绕他设计的战术,更多时候,他只是一个笨拙的移动掩护墙,给队友做着挡拆,然后眼睁睁看着皮球在自己头顶飞来飞去。唯一的得分,来自一次造犯规后的罚球。
进攻端找不到节奏,防守端更是暴露了从CBA带来的旧习惯。他就像一个习惯了待在自家院子里的巨人,总是不自觉地想赖在三秒区里。殊不知,NBA的“防守三秒”规则,就像一个无形的电子项圈,只要你敢在没有对位人的情况下逗留,警报立刻拉响。果然,一个刺耳的哨声,杨瀚森领到了他NBA生涯的第一个“非战斗性”违例。
而真正的“欢迎来到NBA”时刻,在随后到来。森林狼的“蚁人”爱德华兹,那个身体素质堪称变态的顶级后卫,持球从三分线外启动。那一刻,杨瀚森就站在篮下,他是禁区的最后一道屏障。但爱德华兹就像一辆加满油的重型卡车,无视眼前的障碍,腾空而起,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和爆发力都灌注在右臂上。一声巨响,篮球砸进篮筐,杨瀚森成了那张注定会流传甚广的海报背景板。
被隔扣,对任何内线球员来说都是一种耻辱,但对20岁的杨瀚森而言,这更是一堂价值千金的必修课。赛后,他面对镜头时说:“我觉得自己在站位方面还需要提高。”没有抱怨,没有沮丧,只有冷静的反思。
这才是最关键的。其实,以杨瀚森的移动速度和技术特点,他与这支强调速度与转换的开拓者,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战术冲突。他是一个需要球权、需要在低位掌控节奏的传统中锋,而开拓者的后卫们,脑子里只有一个字:快。在这种体系下,杨瀚SON很难受,就像让一个重装步兵去参加百米冲刺。
这次隔扣,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还会面对无数次这样的冲击,还会因为跟不上球队的节奏而枯坐板凳,还会因为防守端的犹豫而付出代价。NBA之路,从来没有坦途。对杨瀚森来说,这片残酷的丛林,他才刚刚踏入边缘。如何快速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甚至是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下去,才是他接下来最重要的课题。
一个是被寄予厚望的争冠热门,首战即遭当头一棒;一个是承载着国家希望的篮球天才,初登场就被上了一课。2025年的10月23日,对于洛杉矶和远方的中国球迷而言,都不是一个甜蜜的日子。但或许,这就是竞技体育最真实的魅力——它从不相信纸面实力,也从不怜悯任何新手。所有的荣耀,都必须用汗水、失败甚至屈辱,一点一点地挣回来。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来源:诚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