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关于健康的话题中,乳腺癌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聚焦于其中一种较为特殊且具有挑战性的类型——三阴性乳腺癌。
在众多关于健康的话题中,乳腺癌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聚焦于其中一种较为特殊且具有挑战性的类型——三阴性乳腺癌。
01
什么是三阴性乳腺癌
首先,何为三阴性乳腺癌?在做完乳腺癌手术后,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有三个指标,分别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信号传导通路。当这三个免疫组化的表达均为阴性或无表达时,我们就将其统称为三阴性乳腺癌。
要知道,绝大多数的乳腺癌(约 80%)为阳性,而且阳性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从1%到90%不等。对于ER和PR阳性百分比大于1%,尤其是在1% - 10%之间的这部分患者,其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是否将其归为三阴性乳腺癌范畴存在很大争议。严格意义上讲,三阴性乳腺癌指的是ER和PR阳性百分比小于1%。
02
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谈谈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其一,年轻女性多见,40岁以下患者比例较高。其二,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其中 BRCA 基因1和2的突变率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超过10%,而在正常人群中低于5%。其三,三阴性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约90%左右,且肿瘤的异质性非常高,也就是说肿瘤来源多样。
03
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高度敏感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高度敏感。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时,往往几个疗程后,肿瘤就会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或病理完全缓解(PCR)。然而,这却形成了一个治疗悖论:化疗效果虽好,肿瘤可以消退,但化疗结束后,肿瘤极易出现复发和转移,治疗有效但预后较差。
三阴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 10% - 20%,约 15%左右。由于其在年轻乳腺癌中较为常见,而年轻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一旦患病,对舆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极大,再加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备受关注。
从病因角度来看,三阴性乳腺癌的致病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肥胖,以 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来衡量,BMI 大于 30 即为肥胖,肥胖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在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三阴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 15%,肥胖是其重要病因之一。
01
02
其次是 BRCA 基因的突变,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突变率约 10%,属于基因缺陷携带者,会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再者是 P53 蛋白的突变,手术后的大病理报告中可见。P53 蛋白突变会导致肿瘤 DNA 修复异常,从而增加癌的发生概率。
此外,一些特殊族裔,如波兰人、澳大利亚人、犹太人等,先天携带突变基因,其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比例也相对较高。
03
下面再说说病理方面。专业人员有时都会混淆三阴性乳腺癌和基底样细胞癌这两个概念。实际上,三阴性乳腺癌中有 60% - 70%的人为基底样细胞癌。基底样细胞癌是通过基因测序来定义的,而三阴性乳腺癌是通过免疫组化的蛋白抗体来判定的,一个是基因表达,一个是蛋白表达,标准不同。基于基因水平对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分类,可分为基底样细胞癌(占 70%左右)、非基底细胞癌等四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结果千差万别。
01
02
再看治疗方面,在美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有 50%选择了全乳切除,要知道,美国的保乳手术比例通常高达 75%左右。选择全乳切除还是保乳切除,一方面取决于病情,另一方面取决于患者意愿。
此外,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敏感,但这种敏感性的差异与一些指标有关。比如 P53 蛋白突变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就偏差;而如果雄激素受体(AR)阳性,预后则非常好。
03
以上就是关于三阴性乳腺癌较为全面且深入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期待未来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我们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为战胜病魔而努力!
来源:莫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