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是否该变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10:34 2

摘要:前不久,《音乐周报》刊发席军平文章《音乐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掌舵人?》,指出音乐家做院长和掌舵人的根本逻辑是当前艺术教育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教育精英化趋势”,“综合院校拼尽全力向专业院校看齐,从而未能从根本上兑现理应承担的教育使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以及本土

文 | 李海萌

前不久,《音乐周报》刊发席军平文章《音乐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掌舵人?》,指出音乐家做院长和掌舵人的根本逻辑是当前艺术教育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教育精英化趋势”,“综合院校拼尽全力向专业院校看齐,从而未能从根本上兑现理应承担的教育使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以及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可以说,这是当前综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的普遍问题。笔者深有同感,拟就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观念进行进一步讨论。

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曾是综合院校的历史使命。尤其新世纪以来,综合院校以“音乐学”专业之名行师范教育之实,充实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输送人才,普及并提升基础音乐教育质量。2020年以来,新生儿持续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幼儿园与基础教育学校减少的社会现实,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使命提出现实的挑战。从笔者所在省属师范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近五年就业结构来看,毕业生真正落实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尚不及10%,这是现状。未来,即使有“美育浸润行动”全面落实的加持,在延迟退休、人口减少、专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下移竞争之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就业很大可能也是寥寥无几。

并非基础教育没有需求,只是需求量太少而已。在此现状和预期之下,综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焉能为了少数人的就业继续锚定“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不放松?

变则通、通则久,音乐人才的培养只能立足于实际,构建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观念,深入认知市场经济规律对人才培养的制约,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对接行业、引领美育,才能获得良好且健康的发展。

综合院校音乐院系需要直面当今时代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直面社会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直面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来革新人才培养观念,以此来指导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设定、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乃至教学方法的革新等,培养音乐专业实践型人才。

当今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发展型人才。“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这构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美育浸润行动”的提出正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补基础教育当下之不足。加之,当下科学技术迭代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在自然世界、生命世界、精神世界之外增添了复杂的数据世界,每一个人作为独立主体不得不去面对。人的全面发展已不再是一个最优选项,而是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音乐专业人才培养需立足于此,培养全面发展并具备持续自我发展能力的发展型人才。

换言之,需要认识到学校本科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可发展的能力教育;综合性院校应以多学科的优势影响、教育学生,构筑学生从下到上依次为基础人文与科技知识、艺术学科通识、扎实的音乐学科基础知识的“金字塔”式知识结构与技能,构建个人发展所必须具有的总结、反思、规划与学习等能力,授之以“渔”,厚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让他们在总结、反思中增强内生动力,成为遇水能生、有风就长的潜在的自我发展个体。

社会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进步引发的物质发展引领着时代步伐,社会变革越来越趋向于摩尔定律式的变化,社会音乐审美与音乐消费形式的变革已成为常态。音乐行业正被迫进行着深刻的自我革新,机械复制时代的音乐仅仅是开始,数字技术也只是小试牛刀,人工智能却在深层次变革整个行业。技术工具的迭代带来艺术创作逻辑、产业运行规则的重构,要求音乐人才以创新能力适应、把握、驾驭这个浪潮。中央音乐学院的“数字敦煌乐舞”复活了唐代乐舞;坂本龙一以传感器的逻辑转化创作疗愈电子音乐;哔哩哔哩网站“全息音乐区”的虚拟歌手直播能与观众进行全息互动;游戏《黑神话:悟空传》中多民族、多区域、多风格音乐的杂糅,都是将算法与音乐共舞、传统音乐形式与跨界应用糅合,以实现人与音乐的交互革命。音乐数据科学家、虚拟演出导演等新职业的出现,格莱美奖新增“最佳沉浸式音频专辑奖”,威尼斯双年展首设“数字音乐艺术单元”,代表了社会、业界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的肯定与支持。

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发展的基础,二者统一于实践。着眼于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终会造就实践型人才。而这类实践型人才,将有强大的现实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能够真实地认知时代之变、中国之进步下音乐行业的现实与未来,能够以发展的眼光认知自身素养、知识与能力结构及其共同作用于职业的可能性,能够能动地发挥潜能、选取适宜可行的路径。他们将在现实认知与音乐实践两个层面以创新的方式解决自我发展、音乐行业现实、社会职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具体的音乐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认知、更大限度地开发自我、拓展思维,达成自我提升与音乐事业的良性互动。

来源:音乐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