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是把“双刃剑”:不良反应及处理要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5 21:23 1

摘要:在肾病、风湿免疫疾病及众多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GC)因其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成为临床常用的“利器”。然而,这把“利器”若使用不当,便可能成为伤身的“凶器”。长期、大剂量或不规范使用激素,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在肾病、风湿免疫疾病及众多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GC)因其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成为临床常用的“利器”。然而,这把“利器”若使用不当,便可能成为伤身的“凶器”。长期、大剂量或不规范使用激素,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 消化道出血:沉默而凶险

糖皮质激素会削弱胃肠道黏膜的防御和修复能力,可能导致无症状的胃肠道溃疡,这些溃疡往往在引发严重出血或穿孔时才被发现。

风险倍增:当激素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使用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可从单用激素的约4.1%显著上升至12.8%。

高危人群: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出血史、大剂量长疗程用药、口服给药、联合使用抗凝药或长期饮酒吸烟者,风险更高。

提醒:激素不仅关注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出血风险同样需要警惕。

2. 股骨头坏死:致残的隐形杀手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腹股沟、臀部或大腿部位的疼痛,易被忽略。

关键检查时机:使用大剂量激素的患者,从用药开始计,3至12个月内至少应进行一次髋关节MRI(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发病机制:与激素导致血管化修复不良、骨细胞脂肪变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3. 骨质疏松与骨折:悄然流失的骨量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IOP)是激素最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

特点:

早期快速流失:骨量在用药第一年内丢失最明显。

剂量依赖:剂量越大,骨量丢失越严重。

隐匿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检查未达骨质疏松标准,也可能发生脆性骨折,尤其以椎体骨折多见。

管理:长期用药者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外,务必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随访。

4. 机会性感染:被降低的免疫防线

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战斗力下降,从而大大增加严重细菌、真菌(如肺孢子菌)、甚至结核感染的风险。

5. 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全身性的代谢危机

这是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后,身体出现外源性库欣样改变的综合征,影响全身多个系统,极为凶险。

典型表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皮肤紫纹、高血压、糖尿病、情绪异常(如抑郁)、女性多毛和月经紊乱等。

核心危害:长期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导致肾上腺萎缩,一旦突然停药,可能出现严重的皮质醇缺乏危象。

预后:若未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综合治疗并缓慢减停激素,患者预后差,常死于严重感染或心脑血管意外。

6. 低钾血症:不容忽视的心脏风险

激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如增强胰岛素作用,激活钠-钾泵)导致血清钾降低,引发严重低钾血症。

风险:严重低钾可导致肌肉麻痹,甚至心跳骤停。

临床建议:虽然指南未普遍推荐常规预防性补钾,但对于初始血钾偏低(如低于4.11 mmol/L)或联用利尿剂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并考虑补钾,同时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专家提醒:糖皮质激素是一类疗效显著但副作用同样明确的药物。患者绝对不可自行购买、滥用或随意增减剂量、突然停药。必须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权衡利弊,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并密切监测上述不良反应,实现治疗获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Noetzlin S, et al. Swiss Med Wkly. 2022.

[2] 蒙龙,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

[3] 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刊. 2020.

[4][6][7] 中国微循环学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相关共识与指南.

[5] 斌祥, 等. 甘肃科技. 2021.

[8]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9] 李佳荣,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4.

[1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11] Lengton R, et al. Obes Rev. 2022.

[12] 王兆平, 等. 河北医药. 2015.

[13] 王焕. 药品评价. 2023.

来源:两性生殖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