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假大米流入市场,成本只要几毛钱提醒3种大米,劝你别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5 17:58 1

摘要:去年家里老人图便宜,小区门口扛回一袋“新米”,结果饭粒发硬、汤面浮油,吃完喉咙发紧。

“这米怎么煮都不香,还越吃越累?

”——先别怪电饭煲,八成是米缸里混进了“化妆米”。

去年家里老人图便宜,小区门口扛回一袋“新米”,结果饭粒发硬、汤面浮油,吃完喉咙发紧。

拿去检测,好家伙:柠檬黄+日落黄双超标,妥妥的染色陈米。

客服嘴硬“只是抛光”,可报告甩过去立马退款,套路熟得令人心疼。

别以为只有小摊才翻车。

今年3月江苏案值两千多万的“美容米”刚被端掉,仓库里香精桶堆成墙;海关总署4月通报,东南亚某品牌进口米毒死蜱飙到0.09 mg/kg,是国标的3倍,整批已退运。

最魔幻的是,直播间的“降糖米”“富硒米”,抽检10款9款有效成分挂零,价格却翻三倍,割完血糖割智商。

想不踩坑,先把“三看两测一扫码”刻进DNA:

一看SC编码。

包装袋背面那串“SC10XXXXXXXX”,能在中国食品生产许可证查询官网直接跳出厂名厂址,查不到或跳转到“XX商贸公司”的,直接放回货架。

二看质量追溯码。

盒马、山姆的溯源标签,手机一扫能连到地块照片,连插秧日期都晒给你;没有溯源码却吹“基地直供”,大概率贴牌。

三看“中国好粮油”LOGO。

国家粮储局真金白银抽检,有这标的不一定最好,但没这标的肯定没国家队背书。

回家再两测:

碘酒测试——10粒米滴一滴,正常变蓝紫,染石蜡或滑石粉的米颜色懒洋洋,基本不动。

脆响测试——抓一把米合掌摇,沙沙声清脆是新粮,闷闷的“湿木屑”声,八成翻新加香精。

最后别省那一步:扫码上传。

全国12315今年起“首接负责”,3个工作日必须给回执,商家比你更怕平台扣分。

有人嫌麻烦,那就直接搬答案:

1. 买小规格。5斤真空装开封后放冷藏,黄曲霉毒素产生概率直降70%,比买25斤大袋吃半年安全得多。

2. 混搭吃。

中国营养学会刚把“2精米+1糙米+1杂粮”写进2024指南,血糖波动降16%,口感也不像在嚼草。

3. 别神话“功能性大米”。

真富硒土壤全国就那几个县,产量早被大企业锁单,直播间突然“限量福利”,你猜是哪来的?

说到底,米是天天进口的东西,省几块钱换来全家吃工业染料,真不划算。

把这篇甩进家族群,至少能让爸妈下次逛超市时,多扫一眼包装背面——少踩一次坑,比煮一锅“神仙饭”更香。

来源:火焰之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