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自己不醒悟,他人如何渡,自己若醒悟,何须他人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7:53 1

摘要:孙悟空初遇菩提祖师,被菩提祖师用戒尺在头上敲了三下。孙悟空懂了,祖师是要他三更时候从后门去找他。这是说明孙悟空有悟性,然后祖师才觉得“愚子可教”。

01

孙悟空初遇菩提祖师,被菩提祖师用戒尺在头上敲了三下。孙悟空懂了,祖师是要他三更时候从后门去找他。这是说明孙悟空有悟性,然后祖师才觉得“愚子可教”。

气张良圯下拾履。张良在成名前,有天在桥下路过,遇到一个像乞丐的老人喊他:“小子,将我的鞋拣起来下。”张良一看这个乞丐这么叫自己,本想揍他一顿,但看是个老人就忍住了,耐着性子问:鞋子在哪里?老人说掉桥下了。张良于是去桥下给拣起来。老人拿到鞋后,哧溜又把鞋扔下桥,又叫张良去拣,张良忍着将鞋再一次拣起来。但是这老人又将鞋扔下了桥,又叫张良去拣。张良就这样给老人拣了三次鞋。老人才说:“小子可教也。”于是传张良《太公兵法》。

张良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先有一定的悟性,然后才被传授。这两人都是具备了两项,一项是自己有一定的悟性,二是有人教和传书。

所以,从孙、张二人的经历来看,“自己不醒悟,他人如何渡?”是成立的。也就是如果他们两人没有悟性,菩提祖师不会传艺,黄石老人不是传书。

02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孔子说“生而知之”不对,是孔子自己悟出来的,然后将所悟告知学生们。人做不到“生而知之”,就得还是要人渡一下的。

象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他们这些人的悟性可说是极高的,许多的道理是他们自悟出来,形成一套体系,是首创,然后传播给弟子,然后著书立经传后世。

所以,对于普罗大众,即使有一定的悟性(包括孙悟空和张良),还是得有人点拔,有人传授,或有书传授。两者得同步。

所以,“自己若醒悟 ,何须他人渡?”只能指极少数人,普遍大众还是得有传授。然后在接受传授的时候,又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差异了。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大能的著作、经文,到现在还在被大领悟,且众说纷纭,就是各人领悟到不同的东西了。

综合来说:

自己如果不醒悟,他人确实不好帮助。人的醒悟,都是靠自己醒的,这个醒,可能也有他人的一件事,一句话等的触动,所以适当的外力还是要的。

自己若醒悟,还是得要人传授的。不能拿自己当大能一样的牛。象佛家的六祖是讲“悟”的,同时也是讲师傅带的。

所以,自己的悟性与是否需要他人渡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的命题,不能绝对。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跃#

来源:橙色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