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要找个典型,林一霆绝对算一个。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你要是看过几部热门剧,八成见过她的脸。她就像那种你总能在同学聚会上见到,长得好看,人也挺好,但散场后你就是想不起她叫啥的姑娘。
你说,娱乐圈里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什么事儿?我觉得,就是一个演员明明什么都有,长相、演技、资源一个不落,可偏偏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怎么也火不起来。
这事儿要找个典型,林一霆绝对算一个。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你要是看过几部热门剧,八成见过她的脸。她就像那种你总能在同学聚会上见到,长得好看,人也挺好,但散场后你就是想不起她叫啥的姑娘。
很多人不知道,她职业生涯里干过一件挺冒险的事,就是中途改了名字。她原来叫林伊,这个名字其实也挺好记的,而且她用这个名字已经演了不少戏,有了一些眼熟的观众。
可就在事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她突然变成了“林一霆”。这在圈内人看来,几乎等于把自己的游戏存档删了重来。观众的记忆是有限的,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个“林伊”,现在又冒出个“林一霆”,很多人根本对不上号,之前积累的那点观众缘,就这么断了。
这事儿直接影响了她后续的发展。你看她后来的戏,其实一点都不少,而且角色质量还挺高,但就是没能形成一个持续的记忆点。
她好像被定格在了一个特别固定的模子里——都市剧里的飒爽精英女配角。比如在孙俪主演的《理想之城》里,她演那个叫何瑶的角色,一个很专业的HR,出场就是一身职业装,说话办事干脆利落。
还有在罗云熙和程潇的《良言写意》里,她演施楚楚,也是个精明强干的职场女性。再到后来的《罚罪》里演纪念,一个留学归来的精英,虽然有点反转,但大体上还是那个范畴。
这些角色演得都没问题,她本人气质也确实符合,但问题就出在这。演艺圈有一种说法,当一个导演想找个“干练女配”时,如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那说明你演得好,但同时也说明,你可能很难再接到别的类型的、尤其是主角的本子了。你成了一个特别好用的“零件”,但永远不是那台机器本身。
而且,她待的这个赛道,实在是太挤了。你想想“30+”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竞争有多激烈。前面站着的是谁?是靠《三十而已》里的“顾佳”一个角色就吃透红利的童瑶,是同样因为这部剧稳固了一线位置的江疏影,还有靠《人世间》拿奖拿到手软的宋佳。
这些人不仅有国民度,手里还握着最顶级的剧本资源。她们就像是坐在了餐桌的主位上,能优先挑选最好的菜。林一霆呢?她实力不差,但往往只能拿到旁边位置的,甚至是后一桌的配角。曝光度和角色能掀起的水花,自然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更让人替她惋惜的局面:她明明拿到了顶级资源,却一次次完美错过。就说她和于和伟的合作吧,于和伟现在是什么地位?圈里公认的“叔圈顶流”,演技和扛剧能力都是天花板级别的,跟他合作过的女演员,从王丽坤到张译的老婆钱琳琳,都或多或少地被带火了。
可林一霆,跟于和伟正儿八经合作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她演的是司马懿的儿媳妇夏侯徽,一个很悲情的角色,但那部剧里全是吴秀波、于和伟、刘涛这种级别的神仙打架,她一个新人,根本没多少人注意到。
然后是那部大爆的《巡回检察组》,这回她演于和伟的官配,角色叫万彩媚,后来又以“傅明月”的身份出现,是个身份复杂、很有戏的角色。
按理说,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可结果呢?观众的目光全被于和伟演的冯森,还有韩雪、吴越、曾黎这些人的戏份吸引走了,甚至连剧里演“美女作家”的隆妮都小火了一把,林一霆还是没被记住。
最后一次是今年的《城中之城》,她演的还是于和伟的妻子,角色叫沈婧。这个角色人设不讨喜,有点算计,有点功利,但演得是真好,那种在丈夫面前的伪装和背地里的精明,她都拿捏得很准。可这部剧里,王骁、王劲松这些老戏骨太抢眼,隆妮演的周琳又一次成了话题中心,她又一次成了背景板。
三次顶级合作,三次都像是拿到了中奖彩票,但每次都只差最后一个数字。这种运气,你说找谁说理去?
当然,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她自己好像也确实不太在乎“红不红”这件事。你看现在的娱乐圈,光会演戏已经远远不够了。你得上综艺,让大家看看你生活里是什么样的人;你得玩转社交媒体,跟粉丝互动,制造点话题。
可林一霆呢?除了新剧开播时配合宣传一下,你几乎在任何公开场合都看不到她。没有综艺,没有八卦,社交平台也更新得不勤,佛系得像个圈外人。这种性格在普通人看来是好事,但在需要持续曝光的演艺圈,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被人看见的机会。
观众看剧时可能会觉得“哦,这个演员演得不错”,但剧一播完,没有后续的曝光跟上,这份好感很快就会被新的热点覆盖掉。久而久之,大家只记得她演的那些角色,却始终记不住“林一霆”这个名字。
有时候想想,也许对有些人来说,能一直安安静静地演自己想演的戏,就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来源:木易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