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4年桥本增治郎创立“快进社”,推出日本首台国产汽车“达特号”,1931年户口铸造公司收购快进社,同年基于达特号推出达特桑轿车,1934年更名为日产,主要生产军用卡车和飞机发动机,战后成为美军主要供应商。
1914年桥本增治郎创立“快进社”,推出日本首台国产汽车“达特号”,1931年户口铸造公司收购快进社,同年基于达特号推出达特桑轿车,1934年更名为日产,主要生产军用卡车和飞机发动机,战后成为美军主要供应商。
达特桑210
1958年达特桑210出口美国,迈出全球化第一步;1969年推出Z系列跑车(如240Z),1981年日产汽车统一使用Nissan品牌,达特桑退出舞台。
1999年日产与雷诺、三菱结盟,2016年全球销售560万辆,突破历史纪录,成为继丰田、大众之后第三大跨国汽车集团,2017年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球销量577万辆。然而好景不长,日产汽车的销量开始急转直下,2019年卖出518万辆,同比下降8.4%,2020年销售403万辆,同比暴跌22.2%,2021年387.6万辆,同比下滑4%,2022年322.55万辆,同比又暴跌16.78%,2023年止跌回升,达到344万辆,2024年又回去了,334.6万辆,同比下跌2.8%。
日产公司总部
相应,2024 财年日产净亏损 6,709 亿日元(约 55 亿美元),创下 25 年来最差纪录。今年第一财季(2025年4月1日~2025年6月30日),日产全球零售销量70.7万辆,同比下降10.1%;净销售额2.7万亿日元,下降9.7%;经营亏损791亿日元。
面对困境,日产不得已开始缩减全球生产业务。全球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日产中国产能从150万辆削减至100万辆。
2024年6月日产关闭常州工厂
与此同时,日产汽车于2024年6月关闭2018开建2020 年投产逍客的江苏常州乘用车工厂,2019年开工,2022年5月投产ARIYA艾睿雅和X-Trail奇骏的武汉云峰工厂30 万辆年产能闲置率超90%,最终被东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岚图公司接管。
日产九州公司
日本国内,7月15日,日产汽车宣布,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追滨工厂、湘南工厂将到2027财年末结束车辆生产,生产将转移合并至日产汽车九州子公司。并可能进一步将日本国内17个生产基地缩减至10个。
日产汽车
其他地区,日产汽车还将于2025财年末停运始建于1966年墨西哥莫雷洛斯州的CIVAC工厂——日产全球化标志性项目,剩余业务整合至墨西哥Aguascalientes生产基地。同时阿根廷皮卡产线、泰国、南非等多地工厂也进入关闭或出售流程;印度金奈工厂51% 股权已售予雷诺,日产彻底退出运营。
日产是怎么一步一步跌落泥潭的呢?
除了原材料及整车关税大棒让日产运营成本激增之外,产品老化缺乏新品则是关键因素,车型老也加剧了经销商库存周期达到了恐怖的82天,远高于54天行业平均水平,迫使产品陷入价格战泥潭,单车利润被严重压缩。
不仅如此,在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迭代周期普遍在 12~18个月环境下,日产仍沿用 48个月全球开发流程,致使其产品进一步滞后于市场需求。
更重要的是与雷诺、三菱联盟关系的纠葛,日产董事会 6 年换了 4 任社长,战略反复,新车导入计划不断调整,电动化目标从“2022 年 20 款电驱车型”到“2025 年 23 款”再到“2027 年 10 款”,目标不断缩水,研发预算也被管理层“砍了又加、加了又砍”,导致 e-Power 混动业务扩张迟缓,而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进一步使日产失去优化资源快速进化的机遇。
日产计划明年引入Z NISMO
最近,日产提出了‘Re:Nissan’,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露,东风日产将于近几周在中国市场发布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及搭载鸿蒙座舱的天籁,并于明年引入Z NISMO车型。
但显然,日产几乎无望恢复往日的辉煌,而能否维持现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动作还是太慢了。
来源:试驾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