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如归去:十四年漂泊后的故园情(86)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5 12:27 2

摘要:吴王夫差愈发嚣张,学着齐景公的模样,要与鲁国会盟,还要求鲁国进献“百牢”——一百只羊、一百头牛、一百头猪。这规矩不对,明摆着是欺负人。没了孔子的鲁国,只能乖乖照做。吴国还要求执政官季康子亲自去吴国“游览江南美景”,实则是让他磕头认输。季康子不愿,便从孔子那里借

吴王夫差愈发嚣张,学着齐景公的模样,要与鲁国会盟,还要求鲁国进献“百牢”——一百只羊、一百头牛、一百头猪。这规矩不对,明摆着是欺负人。没了孔子的鲁国,只能乖乖照做。吴国还要求执政官季康子亲自去吴国“游览江南美景”,实则是让他磕头认输。季康子不愿,便从孔子那里借走了子贡。子贡走一趟吴国,既赏了江南风光,也没让鲁国丢了面子。

鲁国与吴国的战争中,孔子的不少弟子都为国效力。季康子苦于人才匮乏,又从孔子那里借走了冉有。孔子很高兴,告诉弟子们,鲁国招冉有回去,是要重用的。子贡从老师的话里闻出了浓浓的“醋味”,偷偷嘱咐冉有,若在鲁国混好了,想法子把老师接回去。

冉有回去后很快立下大功,他和樊迟带兵打败了齐国。季康子佩服冉有的军事才能,询问其出处。冉有是聪明人,把老师孔子狠狠吹捧了一番,差点把孔子说成“撒豆成兵”的神仙。季康子一想,自己从孔子这儿借了不少人,心里过意不去,加之国家确实需要人才,便派了三位使者,带着礼物,隆重地迎回了孔子。

十四年的漂泊流浪,十四年的艰难险阻,孔子终于回到了祖国。这十四年周游列国,他从未放松教育事业,无论何时,都把教育弟子放在首位。哪怕被围困、面临生死考验,甚至绝粮七日,孔子都坚持授课。十四年屡屡碰壁,并未磨灭他追求“仁道”、“恢复周礼”、建立“大同世界”的梦想。在一次次挫折中,他的内心愈发强大。

这“不如归去”的归途,是十四年漂泊的终点,却是他在故园继续践行理想的新起点。那一路的风尘,都化作了他内心更坚韧的力量,支撑着他在故乡的土地上,继续播撒“仁”的种子。

来源:蔡驷问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