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真实的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10月24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这样回应REDMI K90定价公布后引发的争议。
全球存储芯片涨价潮之下,小米创始人雷军不得不亲自出面解释红米K90的定价策略。
“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真实的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10月24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这样回应REDMI K90定价公布后引发的争议。
不少用户对K90不同版本之间的价差表达了些许失望。压力之下,小米火速宣布: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首销月内直降300元,价格调整为2899元。
小米创始人雷军随后转发了该微博,也将价差问题归结于内存涨价。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这已成为手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红米K90的定价问题,主要集中在不同存储版本之间的价差上。
据官方公布的售价,K90标准版12GB+256GB版售价2599元,而12GB+512GB版原价3199元。
同样运行内存下,仅存储空间从256GB提升到512GB,价格差却高达600元,这引发了用户关于“内存提升与价格不匹配”的质疑。
作为对比,K90 Pro Max在相同运行内存下不同存储版本的价差为500元。这一对比使得标准版的价格策略更加引人质疑。
用户的不满声音迅速在社交媒体蔓延,迫使小米高管团队不得不在产品发布后24小时内做出回应。
02 快速回应面对用户的不满,小米公司展现了罕见的快速反应能力。
卢伟冰在微博上坦言:“我们已经看到了大家对K90标准版定价的评论。”他承认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已经真实地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
经过内部紧急讨论,小米决定对用户关注度最高的12GB+512GB版本进行价格调整,在首销月内实行直降300元的政策。
“我们无法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走势,存储成本上涨也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但我们希望这份诚意能够让大家理解。”卢伟冰在微博中这样表示。
雷军随后转发了该微博,也亲自向消费者解释内存涨价太多的现状,希望消费者能够理解公司的定价决策。
红米K90的定价争议,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存储供应链价格上涨的严峻现实。
近期,国际存储巨头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主要内存供应商动作频频,计划在第四季度继续向客户调整报价。
包括DRAM和NAND在内的存储产品价格将上调高达30%,以顺应AI驱动下存储芯片需求的激增趋势。
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在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中预测,第四季度DRAM平均售价将上涨25%-26%,较上一季度涨幅超10%,涨价热潮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场存储芯片涨价潮的源头,归根结底是AI和高性能计算需求的爆发。
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4000亿美元。
巨大的投入意味着对存储芯片的海量需求,供需失衡下,价格上涨成为必然。
存储芯片的价格上涨不仅影响手机厂商,更波及整个消费电子行业。
卢伟冰坦言:“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真实的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这不仅是小米一家的困境,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内存制造商将投资重点转向例如HBM等先进内存产品,限制了传统内存芯片的产量。
调查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广泛应用于服务器、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某些DRAM芯片价格,在今年第三季度同比上涨了171.8%。
在AI驱动的高性能计算需求爆发背景下,传统消费电子领域的内存供应受到挤压,导致价格上涨。
这一波存储芯片涨价潮,正在重塑消费电子产品的定价策略。
---
全球存储芯片市场风起云涌,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巨头计划在第四季度将DRAM和NAND价格上调高达30%。
花旗集团与摩根士丹利预测,第四季度DRAM平均售价涨幅将达25%-26%。
芯片涨价潮背后,是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4000亿美元投入。
存储芯片供需失衡之下,消费者不得不为电子设备支付更高的价格,而雷军与卢伟冰的回应,只是这场行业风暴的一个缩影。
来源:执着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