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印度是如何爬上青藏高原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5 11:24 1

摘要:喜马拉雅山海拔超7000米,是我国西南最关键的地理屏障,但历史上的印度却“越过”了这道天险,爬上青藏高原,并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站稳了脚跟,那么,印度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喜马拉雅山海拔超7000米,是我国西南最关键的地理屏障,但历史上的印度却“越过”了这道天险,爬上青藏高原,并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站稳了脚跟,那么,印度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印度主体地形是德干高原,海拔500至600米,以北则是连成一片的恒河平原,平均海拔只有200米左右,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则高达4000米以上,足以对整个印度形成俯瞰态势,更何况在青藏高原与恒河平原之间,还有一道喜马拉雅山脉,海拔更是在7000米以上,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高峰林立,万山丛生,多条平行山脉呈近乎东西向展布,如同一条条巨龙挡在南亚大陆面前。

但在喜马拉雅山的西侧末端,却存在一个缺口,这便是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原指的是大喜马拉雅山脉与比尔本贾尔岭山脉之间的一处谷地,谷地呈东南至西北走向,形状圆润,海拔在1500米至1800米左右,与周围雪山环绕的地形相比,凹陷明显,谷地长约135公里,宽40公里,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内有杰赫勒姆河冲击而成的平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克什米尔谷地曾被称之为罽宾,唐朝时被称之为迦湿弥罗。谷地以北则是夹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拉达克。

拉达克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并非纯粹的东西向延伸,南侧喜马拉雅山脉向西逐渐收窄,北侧喀喇昆仑山则向东南方向凸起,拉达克便是位于两大山脉之间呈南北向的 “夹角”峡谷地带,印度河上游穿越整个河谷,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东西屏障出现了一个中断缺口,从印度河平原沿着河谷北上,便能直达拉达克核心区,再经山口便能来到中亚或者青藏高原。

因此,拉达克曾在中国多个古代王朝中,直接或间接被纳入版图,并且由于拉达克还存在通道功能属性,同时,拉达克历史上也曾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支线,印度河平原可通常经拉达克的列城,然后沿沿喀喇昆仑山口进入中亚,或者经班公错山口进入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进行香料、茶叶、羊毛等商品贸易,并且这种跨区贸易持续长达百年。

清朝时期,拉达克与西藏属于藩属关系,康熙年间,西藏被纳入清朝版图后,拉达克也成为清朝的势力范围,只是并未直接控制,而是将其视为附属。

到了19世纪,英国殖民南亚后,盯上了喜马拉雅山区,并试图登上青藏高原。而拉达克作为连接中亚和西藏的关键通道,很快便成为了英国的目标。并选择利用聚集在查谟地区的锡克王国附属国查谟土邦对拉达克进行间接扩张。

1834年和1841年查谟土邦曾先后两次出兵攻入拉达克,第一次,因清朝受制于鸦片战争,无暇西顾,拉达克王国最终战败,被迫签署《列城条约》,承认与锡克王国的宗主关系,并割让了巴尔蒂斯坦地区。

第二次,查谟土邦再次攻入拉达克,并一度深入西藏阿里地区,在藏军和清军的联合对抗下,一度收复失地,然而查谟获得英国支持,最终取得胜利,1842年,西藏地方与查谟通过谈判,签订协议,承认旧有边界,并维持现状。然而由于边界并未明确,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1846年英国击败锡克帝国,将其领地纳入英属印度统治范围,并通过签署《阿姆利则条约》,将查谟-克什米尔地区以100万英镑的价格,割让给了英国扶持的锡克王国封臣戈拉布·辛格,拉达克也被作为“附属地”纳入其中。

后英国殖民者未经清朝允许,秘密潜入拉达克和西藏阿里地区,将中印传统边界从喀喇昆仑山脉北移至昆仑山脉,非法将拉达克东部,包括阿克赛钦在内的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划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这便是臭名昭著的“约翰逊线”,但这条边界并未获得清朝承认,也没有进行实地勘界和军事部署。

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国殖民主张,不仅控制拉达克,还试图以约翰逊线为借口,侵占阿克赛钦,直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后,我国加强对阿克赛钦控制。

只是拉达克如今已经成为了印控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占印控克什米尔总面积的45%,并成为其在中印边境博弈中的关键战略支点,不过,由于克什米尔地区还涉及到印巴领土争议,因此拉达克也面临着印巴地缘对抗压力。

来源:地理微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