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火焚身!揭秘古代帝王最不堪的死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20:02 1

摘要:什么?春药?还是服用春药过量导致死亡!没错,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历史人物,就是热播剧《大明王朝》1566里那个“裕王”他是怎样登基后如何一步步变成“欲王”的。

什么?春药?还是服用春药过量导致死亡!没错,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历史人物,就是热播剧《大明王朝》1566里那个“裕王”他是怎样登基后如何一步步变成“欲王”的。

没有政变、没有刺客。隆庆帝朱载坖,被烈性春药和长期压抑一起送走。六年做皇帝,三天把命烧干。他为何一步步把身体当成祭品?从“朕用不可缺”的太仓银,到苏杭织造的血汗,再到三百选侍的潮水,这不是猎奇段子,请跟随我们的内容,让你看到这位明朝皇帝是怎样让自己死于春药。

明穆宗朱载坖(即隆庆帝)原本与皇位无缘,但命运捉弄,他的几位兄长相继夭折,使他意外成为嘉靖皇帝的继承人。在位45年的嘉靖帝却迟迟不正式册立这个幸存的儿子为太子,甚至直到弥留之际也未明确传位遗嘱 。

朱载坖幼年被封为裕王,早早被安排到藩邸生活,与父亲聚少离多。而嘉靖帝迷信“二龙不相见”的宫廷禁忌,从不愿召见成年皇子。在这种冷漠严苛的环境下,朱载坖如履薄冰地熬过青春岁月,他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地自保,从未真正感受过父爱的温暖,据说他长大后几乎记不清父亲的容貌 。所幸他身边有贤臣良师高拱暗中扶持出谋,使这位长期受压抑的皇子最终得以在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父亲去世后顺利即位 。

隆庆元年(1567年)初登大宝时,30岁的朱载坖曾在高拱等辅臣的协助下展现出矫正积弊的锐气。他继位后立刻颁布遗诏革除先朝弊政:平反了嘉靖朝因直谏获罪的官员,重新起用海瑞等被贬谪的谏臣,处死了父亲宠信的道士,停止繁琐的道教斋醮仪式,并减免赋税以休养生息 。这些举措赢得朝野一时称颂,新君被寄望有所作为。

然而,短暂的勤勉之后,朱载坖很快流露出畏难厌政的一面。他本性柔懦寡断,厌恶朝堂上尔虞我诈的纷争,也缺乏掌控政局的才能 。在位不久,朱载坖便将朝政大权移交给内阁首辅徐阶、高拱等人处理,自己日渐变成甩手掌柜 。据历史资料记载,他即位后仅仅召见过阁臣两次,此后几乎不理朝政。早朝议事时,他常木然少言,奏章也很少亲阅批复,宛如一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对于臣下的建言,他多采取默许态度,从不主动提出新政见。

在父亲遗留下的一班强势重臣面前,这位新皇帝既无雄才大略也无刚毅个性,只能选择信任依赖,将“国事”托付给内阁,而把自己解放出来追求享乐。正因这种自知之明般的无为而治,隆庆朝的政局反倒较前朝清明稳定,内阁几位干才得以施展才干,先后推动了“隆庆开关”(开放海禁)和与蒙古俺答汗议和通贡等举措,为明中期续添了一段难得的承平景象 。历史学家甚至将朱载坖在位的六年与其子万历朝前期并称为“隆万盛世”,给予他“继体守文”的正面评价。然而在朝政渐入正轨的同时,这位新皇却日益沉迷于另一种解脱,深宫之中的享乐天地。

摆脱了嘉靖朝的高压束缚后,朱载坖很快将多年被压抑的欲望倾泻在后宫之中。据野史描述,他仿佛把自己活成了后宫里一只辛勤的蜜蜂,整日流连于嫔妃之间,忙于声色之乐。隆庆帝大肆扩充后宫、美人充斥,甚至沉湎到“广修宫苑,犬马声色”的地步 。奢靡享乐之风充斥深宫,据记载当时宫中器物小到茶杯、大到龙床,都刻绘着男女欢爱的图案,以迎合皇帝的口味 。朱载坖对女色的迷恋成为京城茶余饭后的谈资,“坊间传闻明穆宗特别好色”,但凡夜晚宫灯映照处,常可见他流连于嫔妃娇娥之侧。

这种种荒唐行为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忧虑,很多人上书进谏,力劝皇帝节制私欲、勤于政务。然而,每当朝臣苦口婆心规劝,他却淡然一笑,以温和的口吻答道:“国事有爱卿们,我就放心了,家事就不劳各位费心” 。言下之意,治理国家有贤臣辅佐即可,而后宫房帏之事无需外臣插手。

朱载坖这种态度令文官集团一时无可奈何:一方面朝政在阁臣主持下尚能平稳运行,另一方面皇帝的放纵私生活已明显失控,但只要不影响朝纲,他们也拿皇帝的私德没辙。可以说,此时明朝政治体系中君臣博弈达成了一种微妙平衡,国家大事由内阁擎起,皇帝本人则沉溺于个人享乐,过问极少。

朱载坖的纵欲很快危及到了自身健康。他为满足日益放纵的欲望,不惜借助药物刺激。据史料记载,隆庆帝长期滥服催情媚药以助兴,每日需数名美女侍寝。强烈药效让他的身体迅速透支。

《万历野获编》等笔记记载,朱载坖服用春药后“阳物昼夜不仆”以至于“遂不能视朝”,生理亢奋持续不退,连上朝都无法正常进行 。有一次,他勉强出现在御前会议上时,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整个人虚弱不堪 。朝臣们见状深感震惊,纷纷进谏恳请皇上保重龙体,停止过度的夜宴荒娱 。在文武群臣的压力下,朱载坖只得暂时停朝调养。但他对劝谏仍充耳不闻,沉迷旧习难以自拔。

隆庆五年以后,皇帝几乎长期深居内宫,早朝理政的次数寥寥。他夜以继日沉湎于女色,“夜以继之,劳耗精神” ,身体每况愈下。就这样,从即位到驾崩短短六年间,这位年富力强的皇帝硬是把自己耗成了行将就木的病人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戏言在朱载坖身上正变成残酷现实。他以透支生命为代价换取声色之欢,终于走到油尽灯枯的边缘。

隆庆六年(1572年)春天,36岁的朱载坖身体彻底垮掉。闰三月,宫中传出穆宗病危的消息,他被迫停止所有宴乐以静养 。两个月后,朱载坖自觉稍有好转,勉强上朝视事,不料刚临朝没多久便突感眩晕,支撑不住而提前回宫 。这一变故使他清醒地意识到大限将至,遂于五月召来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及司礼监秉笔太监高仪三人,交代后事 。他神情懊丧,口谕几位股肱大臣辅佐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翊钧即位,并再三嘱托他们务必协心辅政,延续祖宗基业 。

朱载坖在遗诏中亦流露出悔意,感叹“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登基仅六载便因沉疴不起,辜负了先帝的托付重任)。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驾崩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六岁 。这位被女色掏空了身体的帝王就此匆匆谢幕,把大明江山交托给稚龄的继承人。后来,史官为朱载坖上庙号“穆宗”,谥号“庄皇帝”,将其短暂统治评价为“继体守文”的一代守成君主 。

《明史》赞其在位期间“躬行俭约,边陲宁谧”,称他为“太平天子” 。这样的褒奖显然遮蔽了他荒淫私生活的一面,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在明朝中期的政治生态下,朱载坖的个人沉迷并未酿成亡国之祸,反倒因无为而治让国家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只是在历史的长镜头中,这位默默无为的皇帝最终成了“牡丹花下死”。他的生命和执政生涯一同被烈性的春药和放纵的欲望焚烧殆尽,留下了一段令人喟叹的帝王终局。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