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7日澳门全运会女排开打,朱婷确认回归,这可能是80后国手集体谢幕的最后一拍。
11月7日澳门全运会女排开打,朱婷确认回归,这可能是80后国手集体谢幕的最后一拍。
门票秒空,黄牛把看台票炒到原价三倍。
河南队酒店外天天蹲着几十号球迷,举着2016里约的褪色海报,就想再看一次朱婷扣球。
有人提前请年假飞澳门,有人把婚纱照排到赛后,怕错过这场散伙饭。
赛程表刚挂网,天津、江苏、河南被塞进同一组。
天津少了袁心玥,副攻线直接矮一截;江苏龚翔宇联赛刚抡出单场37分,状态烫手;河南除了朱婷,剩下主力平均22岁,最小的自由人19岁,连全运会地板都没摸过。
怎么看都是之组,却硬生生被球迷叫成青春告别席。
郎平上周去了重庆,拜访89岁的邓若曾。
照片里两人坐在老训练馆看台,背景是掉漆的夺冠年份标语。
有人把1981年到2016年所有冠军教练名字列成一排,发现邓若曾带出来的弟子,又带出郎平,郎平再带出朱婷,三代人加起来拿了七个三大赛冠军。
现在链条最顶端的人先离场,底端的人还在坚持,时间把师徒合影剪成倒计时。
丁霞身份证出生年份写的是1990,实际大家都懂,她今年已经35。
辽宁队训练馆晚上九点还亮灯,她带着一群00后加练一传,球砸在地板上砰砰响,像敲鼓。
队医透露,她膝盖里抽过三次积液,每天赛前要吃四种止疼片。
球迷问她图啥,她回一句:最后一次,想站满五局。
姚迪更直接,联赛还没结束就跟天津替补二传交代场上节奏,把笔记本塞人家手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队攻手习惯。
张常宁推掉三个商业拍摄,把康复师带到国家队宿舍,一边练深蹲一边录视频,说留给后来人做教材。
她们都在准备退役,却没人肯先开口说告别。
赵勇第四次出任辽宁主教练,排协内部投票时,他得票不是最高,却是最快签字的人。
有人骂他傻,辽宁队主力平均年龄24.7岁,全运会历史最差战绩就是他第一次带队打出来的。
赵勇只回一句:再差也差不过没人接。
他把青年队二传直接提上一队,让丁霞给新人当陪练,训练课公开,家长都能围观。
有人担心砸招牌,他说招牌本来就是木头,劈了还能当柴烧。
河南队更光棍,大名单12人,朱婷加11个新人。
热身赛对阵山东,朱婷一人抡了46分,比赛还是输。
赛后技术统计,河南主动送分32次,新人副攻一局就能触网三次。
主教练焦帅把录像剪成五段,每段配一个标题:拦网手型、防守站位、发球目标、反击路线、情绪管理。
剪完直接发群里,配文:谁想继续打排球,先把视频看十遍。
朱婷在下面回了一个表情,没说话,队员却集体把头像换成河南队徽。
澳门组委会把防疫手册印成42页小册子,观众入场要持48小时核酸,座位间隔一臂,比赛期间不能喊口号。
可开票当天,系统还是挤爆。
有球迷花1800块买原价480的票,只为坐前排带爸妈看一场。
他爸1984年看洛杉矶奥运,他1996年看亚特兰大,现在轮到他女儿第一次现场看球。
三代人把看球经历拍成短视频,点赞破百万,评论区清一色:看完这场,再也不追女排了。
国少女排刚在亚青赛两连胜,主教练沈芒把12人名单贴出来,六个来自农村,身高全部过一米九。
有人算了一笔账,这批孩子从市体校到国少,平均每人至少练坏三双鞋,家里掏不起钱的,队里先垫。
全运会后,她们之中会有三个人直接升上一队,顶替的正是丁霞她们留下的空位。
时间把舞台拆成两半,一半灯光熄灭,一半灯光亮起,没有彩排,直接直播。
博彩公司开出夺冠赔率,江苏1赔2.8,天津1赔3.2,河南1赔17。
的人不多,却有人花100块买河南夺冠,备注写着:赢了就当给朱婷办退役红包,输了算青春折旧。
评论里有人贴出2013世青赛截图,当时朱婷还是菜鸟,带队拿下冠军,赔率更高。
有人回:那年她19岁,现在她29岁,十年一轮回,赌的是自己的回忆。
电视转播台本已经写好,冠军颁奖后给朱婷一个长达十秒的特写,字幕打出:是否继续职业生涯。
导演说,如果朱婷摇头,就把镜头切向看台,扫过一排退役老将;如果朱婷点头,就把镜头对准场边的小队员。
彩排时,朱婷没出现,导演先拍空镜头,背景音是观众喊她名字,一声比一声长。
比赛还没打,故事已经写满。
有人怕看到朱婷跳不起来,有人怕看到丁霞传球传歪,更怕自己忍不住在屏幕前哭。
可无论哭不哭,11月7日那天,哨声一响,排球还是会高高抛起,像平常任何一场比赛。
只是这一次,落地后不再有人把它立刻传回去。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