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4月24日,南京刚解放,35军军部外气氛仍紧。一名阔太太模样的人突然上前,对哨兵说:“我是陈修良,让你们何克希政委出来见我。”
1949年4月24日,南京刚解放,35军军部外气氛仍紧。一名阔太太模样的人突然上前,对哨兵说:“我是陈修良,让你们何克希政委出来见我。”
哨兵听闻“陈修良”三字,立刻警觉,这是战前通报里南京地下党关键人物的名字。没等哨兵完整通报,何克希已快步从军部走出,态度急切。周围士兵满脸疑惑:这个看似普通的“阔太太”,为何能让军政委如此重视?她此时找上门,究竟有什么重要事?
陈修良的“阔太太”装扮,是她潜伏南京三年的“保护壳”。
据《南京地下党斗争史》记载,1946年她受命赴南京重建地下市委时,这座城市已是军统特务密布的“死亡地带”,此前八任地下市委书记均牺牲于雨花台,党组织近乎瓦解。
要在此立足,必须用“非革命”外表掩盖真实身份。
她以“张太太”之名寄居地下党员家中,丝质旗袍、珠宝首饰的装扮,精准贴合当时南京上层社会样貌,日常只参与“打麻将、聊家常”等活动。
这种伪装效果显著,连邻近的国民党军官家属都未察觉异常。《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明确记录,正是依靠这套隐蔽策略,她成功避开特务排查,逐步重建党组织。
伪装之下,是她构建的严密工作网络。
她遵循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潜伏”指示,按行业划分工人、学生、警察等9个工作委员会,避免人员交叉联系。
到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地下党员从最初140人发展至2000余人,这些力量渗透进国民党联勤总部、警察厅甚至总统府侍从室,像毛细血管般掌握南京军事、政治动态,为后来直闯35军军部埋下伏笔。
何克希见到陈修良时的急切,源于她为解放南京铺垫的关键工作。35军进驻南京前,面临两大难题:缺乏渡江船只、不了解城内敌情,而这正是陈修良早已解决的核心环节。
据《35军军史》档案记载,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封江”收缴民用船只,35军在江北陷入“无船可渡”困境。
陈修良提前数月安排地下党员联络轮渡公司、水上警察和渔民,将12艘大型轮渡秘密隐藏在长江支流。
4月23日接到35军求援信号后,她两小时内就组织船工将船只开到浦口,还策反8艘国民党巡艇加入接运,确保35军24日凌晨顺利渡江。
没有这些船只,35军进驻时间至少推迟三天,城内局势或陷入混乱。
城内敌情掌握同样关键。陈修良领导的地下党,早已将南京守军布防、特务据点分布等信息整理成册,通过秘密电台发往解放军前线指挥部。
《渡江战役史料集》收录的35军战前侦察报告显示,部队对南京“守军兵力部署、弹药库位置、重要机关地址”的了解,多来自地下党情报。
何克希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进城前我们就知道哪里有特务、哪里有军械库,这都是陈修良同志给的‘地图’,没这些会走很多弯路。”
她还主导了关键策反行动。1949年3月,她通过迂回策略说服国民党第45军97师师长王宴清率部起义。
这支部队是蒋介石“御林军”,负责南京城防核心区域,起义直接动摇守军军心。
《南京解放档案汇编》记载,王宴清起义后,国民党卫戍总司令张耀明在日记中哀叹“内部已溃,无法固守”,这让35军进城时几乎未遇激烈抵抗。
这些实打实的贡献,正是何克希急见陈修良的核心原因。
陈修良敢直闯35军军部,更因她随身携带的“硬核筹码”,这些筹码直接决定南京解放后能否快速稳定秩序。
据《南京解放初期档案》记载,她见到何克希后,首先递出“南京潜伏敌特名单”,上面详细记录3000多名军统、中统特务的姓名、住址、联络方式及活动规律。
这份名单价值关键。南京解放初期,部分潜伏特务试图破坏关键设施、袭击解放军。35军凭借名单,三天内抓获2800多名特务,迅速肃清破坏势力。
《南京市志》提到,当时关键设施未遭破坏,核心原因就是“特务还没动手就被精准抓捕”。若没有这份名单,35军肃清特务至少需一个月,损失难以估量。
她带来的第二份筹码,是“南京机关单位及资产清册”。这份清册涵盖700多个国民党机关单位、200多所学校、30多家大型工厂的人员构成、物资数量、设备状况。
解放初期,部队接管城市最易出现“无序”问题,而陈修良早组织护厂护校运动,安排党员和进步群众驻守关键单位,确保档案、设备完好。
35军接管时,自来水厂、电报局当天就正常运转,士兵和市民能及时用上水电、通上电话。
更重要的是她带来的“民心基础”。据《南京解放亲历记》记载,35军进城时,虽无大规模欢迎场面,但居民未恐慌,商店很快恢复营业,警察继续维持秩序。
这是陈修良三年来通过“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争取民心的结果,她组织学生、工人开展和平请愿,让南京民众认清国民党腐败本质,对解放军产生好感。
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后来总结:“部队能快速站稳脚跟,一是靠战斗力,二是靠地下党争取的民心,两者缺一不可。”
当陈修良在军部介绍情况时,南京城正从战争阴霾中苏醒。她的“阔太太”旗袍,见证了她在特务监视下抄录情报、与起义将领谈判的岁月,如今又见证她将三年斗争成果交付解放军。
后来党中央给南京地下党的嘉奖电中特别提到:“你们的工作,为大城市解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这场“军部会面”,是隐蔽战线与军事战线的完美衔接。陈修良用伪装藏起初心,以潜伏换得南京平稳解放。
何克希的急切,源于对地下党工作价值的深刻认知。两者相遇,解答了开篇士兵的疑惑,更诠释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密码。
既有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也有后方志士默默奉献;既有军事进攻的雷霆之势,也有地下斗争的精准发力。这种“双线协同”的力量,让南京完整新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永不褪色的篇章。
信息来源:
南京解放前的陈修良
2016年07月25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小何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