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故事 作者:康怀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08:42 2

摘要:半夜了,还是睡不着,越想越难受。这是他考入单位因为工作第一次失眠。小泽索性起来,爸爸的房间还有忽明忽暗的亮光,“爸,刷抖音呢?”老泽看了一眼进来的小泽,“儿子,怎么还没睡?”

小泽在单位演讲比赛中获了奖,却高兴不起来。

半夜了,还是睡不着,越想越难受。这是他考入单位因为工作第一次失眠。小泽索性起来,爸爸的房间还有忽明忽暗的亮光,“爸,刷抖音呢?”老泽看了一眼进来的小泽,“儿子,怎么还没睡?”

老泽是单位的老笔杆子,多年写作形成了熬夜的习惯,现在已年过五十,一般不再动笔,偶尔帮人写点应急的东西。

小泽过来躺在老泽床上,“爸,这次代表单位去省城比赛估计没有我!”“噢。”老泽对小泽的话显然没有兴趣,“你又不是一等奖,让你去就不对了!”

这次演讲比赛小泽评委打分是第三名,一等奖是两个,他是二等奖,二等奖三个。他是三个二等奖里分数最高的,而且是一等奖和二等奖里唯一获奖的男生。

“听说这次选三个人,小冉已经接到通知了!”“爸,您说这是不是性别歧视呢?”小冉和小泽同岁,亭亭玉立,温文尔雅,是个漂亮的女孩,比小泽迟一年考入单位。小冉也是二等奖,比赛评分比小泽低点。“哦。”老泽正日更他的微信公众号,说着放下手机,摸了摸小泽的脑袋笑了。

这些年,小泽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老泽的骄傲,老泽和小泽既是父子更像朋友,这几天为小泽的获奖合不拢嘴。毕竟这是儿子参加工作后凭自己的实力获得的第一个荣誉,虽然奖品只是一个电饭煲,也令他兴奋不已。老泽在意的是单位同事“将门虎子、虎父无犬子”的评论。欣喜的是自己的理念潜移默化已深深地影响了儿子。

世间繁华,错综复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五十知天命,老泽已无意于江湖的恩怨情仇,更喜欢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小泽做事认真,大学学的师范类专业,普通话国家二甲水平,上过讲台、支教期间被当地教育局评为优秀实习教师,多次参加过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的面试培训,这次演讲比赛获奖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当年小泽听了老泽的建议没有选择教书,而考入了老泽单位,小泽只能在老泽的阴影下生活。解铃还须系铃人,遇到烦心事,小泽只能找老泽。

老泽看了看躺在身边已经长成大小伙的小泽,“儿子,消息准确吗?”“即使准确,也要放平心态,领导有领导的考虑。”又是一个大局观,小泽已经习惯了老泽的官腔。老泽五十多了混了个科级干部,觉悟总是比工资高。“爸,他们怀疑我的演讲稿是你写的!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小泽又忽地一下坐起来。

这次演讲是科普类的,好多单位都让老泽给他们的稿子把把关,老泽虽然金盆洗手了,他的笔下功夫还有人信服。只是唯独没有给小泽的稿子提意见。在老泽看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况且小泽也不见的听他的意见,他相信父不教子。

窗外,乌云遮住了月亮,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听了小泽的话,老泽缓缓抬起头,眼晴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夜,心里五味杂陈。风雨雷电是人生必然经历的常态。小泽真的长大了,继承了他好多东西,就连写文章的风格,都能让人产生错觉。“儿子,这说明你的文章写的好!”老泽拍了拍小泽的脑袋,“你已经用成绩证明了你的态度和能力,这就足够了。去不去省城比赛并不重要。”

关于这次比赛,小泽是真的下了功夫,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和单位、工作与时事结合?他每天一边在山上干活一边思谋。终于有一天,他在野外调查中发现了一簇簇既像蜂巢而又似羊肚的小精灵迎着春光破土而出、簇拥而立,他豁然开朗。对,就讲羊肚菌。

“爸,咱们交流交流!”小泽兴冲冲地找到老泽,“您说科普类演讲特点是啥?”小泽平时做事虽然有自己的主见,但他认为的重大事情前总要听一下老泽的意见。“哦,你想讲啥?”老泽忙手头的事,随口问道。“我想讲羊肚菌!”小泽说。老泽停下手中的活,“不错,这个选材好,就应该讲大家关心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科普就是把专业的东西讲通俗了、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了、把枯燥的东西讲有趣了,让普通人能听的懂、记的住。”

写文章通俗易懂,喜欢用大白话、老百姓的话、群众语言,这是老泽的写作风格。他认为写文章也不能脱离群众,文章就是让人看的,文章写出来如果别人看不懂、记不住,肯定没写好。老泽出生教育世家,书香门第,虽然没有像小泽一样系统地学习过汉语言文学、跟过导师,但他从小喜欢写作,甘之如饴,小学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参加工作以后,因为所学专业和工作不对口,只能在单位写写画画,但老泽爱学习、有毅力,几年下来,硬生生把一个外行变成了内行,也成了单位闻名遐迩的写作“一支笔”。

铁打的单位,流水的官。变的是领导,不变的是老泽。老泽用他的文章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升迁的领导。老泽性格随和、好为人师,具有文人的一些特性。单位的好多年轻人写文章都愿意向老泽请教,老泽也毫不吝啬,不厌其烦,倾囊相授。年轻人一茬一茬地脱颖而出。有了新掌门,老泽决定退居二线。但多年的写作习惯让老泽闲不下来,照样关注单位各类会议文件,紧跟形势,偶尔帮人写写文章也不至于脑袋一片空白、手忙脚乱,砸了自己的招牌,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小泽问他,他早有思路。“我认为科普讲解要讲新一点的东西,大家听说过又不是很了解的东西,这才需要科普,但最好要与我们单位有关,”老泽顿了顿,“如果和我们单位无关,评委应该酌情打分,最好结合一下形势,与党和国家的大政策挂钩,这才是一篇好的演讲稿。科普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了解这件事,告诉人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号召人们去做这件事。”老泽说话和写文章一样,浅显易懂,“当然,演讲稿不是论文,尽量口语化,顺口、有趣味,才能让人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但要讲好讲活,首先自己要吃透,自己都弄不清,听众更弄不清。自己都记不住,别人哪能记住?”“演讲是演和讲的有机结合,要有表演的成份,这个你比我专业。”小泽点了点头。

小泽是科班出身,但没想到老泽一个业余选手总结的这么到位。“接着说呀!”小泽冲老泽说道。“不说了,你自己弄吧,我这个小学生哪敢在你们大学生跟前班门弄斧?”老泽说完就忙自己的事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小泽口中喃喃着,琢磨他的科普演讲稿去了。

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好多人拿着演讲稿去找老泽,让他润色润色,老泽是有求必应,尽心竭力,答应了的事一定办好,这是他做人的原则。

小泽每天在山上干活,也不和老泽汇报。老泽开始担心小泽的稿子写没写出来,记没记住。但又不想直接催促他,怕他着急。老泽决定婉转地表达一下他的担心,就把别人几篇让他润色的稿子微信发给了小泽,其他话一个字也没说。小泽冰雪聪明,看到后马上给老泽发了一篇稿子,题目是《探寻“菌界爱马仕”的前世今生》,附言让老泽提提意见。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老泽眼睛为之一亮,忍住心中的喜悦,发了一个字“好!”“就这?”“哦。”老泽不愧是写作老手,一眼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从题目到立意、布局、谋篇,眼睛一扫描心中就有数了。于是不再理会小泽,免得影响他山上干活。

小泽从小出生在城市,连农村都没生活过,大学毕业一下子就去山上工作,老泽怕小泽身体受不了,中途打了退堂鼓。所以在山上干活很少打电话,怕他分心、走神,不安全。

晚饭后,老泽闲来无事,坐在电视机前,等新闻联播,这是他多年的生活习惯,每天必看。既是写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内容。老泽没什么业余爱好,吃喝嫖赌样样不行。老泽的口头禅就是“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散步和写作如果能算爱好,仅此而已。散步能让身体分泌多巴胺,能让自己越来越快乐。而写作能刺激大脑,让思维运动起来,预防老年痴呆。他自嘲自己是个没趣的人。新闻联播还没开始,他就拿出手机,浏览了一遍微信留言。微信大流行后,他老怕误事,只要不忙就抽空看一眼微信。今天没啥重要事情,他决定细细看看小泽的稿子。

小泽的演讲稿有一千多字,正常语速讲四分多钟,加上手势动作停顿,不到五分钟,符合比赛五分钟以内的要求。稿子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纵横捭阖;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通俗而不低俗,高雅而不深奥,基本上掌握了老泽写作的精髓。小泽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生活阅历,写的文章不接地气、书卷气太浓,经过几年的锻炼,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老泽看完连连点头,暗自高兴。

他决定给小泽微信上留言,以示他对小泽演讲的重视。微信交流是网络时代父子俩交流的一种常用方式。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就在微信上留言,这样既不影响手头的工作,又能起到记事本提醒的作用,多年来两人已形成了默契。

“科普讲解与教师授课有共同点,结合你之前面试培训的一些东西,发挥自己曾经参加过支教工作的优势,进一步熟悉、琢磨、完善稿子,在现有的基础上把作品讲活、讲出味道来!”老泽在微信写道。“嗯嗯”小泽回复。“赛前反复打磨作品,抓住机会,把名气打出去,把牌子树起来!”“所有漂亮的结果都是在行动中收获的,你不需要很厉害才开始,但你需要开始,才能变得很厉害!”“五步、十步都是进步;顿悟、渐悟都是领悟。即使再不完美的行动,也胜过徘徊、犹豫和等待。”“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让别人认识你、记住你!”老泽几乎每天给小泽微信留言,激励他认真准备。

接近比赛的最后三天,老泽给小泽的留言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它会融入你的血液,刻在你的骨髓里——你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甚至工作能力、生活状态、教育子女等无不通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展现出来。”“彩排时留心看看别人的,取长补短,临阵磨枪!”“一般开头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不说‘各位同事’。记住!”小泽的回复一般是两个字“嗯嗯”。

比赛的日子很快到了,小泽也不再上山干活,全身心投入了演讲比赛的准备中。就像当年参加招聘考试面试备考一样,小泽一遍又一遍的模拟。和备考不同的是老泽不再给小泽当“陪练评委”了,一是老泽认为以后小泽终将一个人行走江湖,必须让他学会自立、自强。他常说,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二是为了避嫌。老泽毕竟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明目张胆地陪小泽练习,有站台拉票的嫌疑。小泽在乎的是名次,而老泽更在意群众对小泽做事态度和能力的认可。老泽认为,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名次并不十分重要。

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成长和历练,成长中的每一份努力也都需要被认可和肯定。小泽走路、吃饭、睡觉、上厕所,口中念念有词。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反复研究各类获奖者的视频。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那天,小泽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精神抖擞走上讲台,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滔滔不绝,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震耳欲聋。

为了让小泽正常发挥,老泽决定不在现场观看,不给小泽增加心理负担。老泽站在会场的走廊,听见里面的掌声和小泽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眼眶溢出了泪水。

随着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结束,比赛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老泽在会议室外的走廊踱来踱去,焦急地等着小泽出来。“爸,二等奖!”小泽将大红的获奖证书递给老泽。老泽赶紧迎上去,像迎接凯旋归来的战友。意识中仿佛当年小泽从高考考场出来一样。这次比赛是小泽第一次和单位的亲密接触,也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关系到小泽在单位的形象,也决定着他对工作单位,以及人和事的第一印象。

人们不停地从会场出来,老泽满脸堆笑地打着招呼。“爸,要选三个人去省城参加比赛,应该有我,我正好是第三名……”“好,咱回家!”老泽打断小泽的话。在单位工作多年,老泽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你刚才说选前三名去省城有文件吗?”老泽一进家门就问小泽。“没有见,但大家都这么说呢!”小泽答道。“那就不一定!”老泽没有根据的话不说,没有依据的事不办。写文章引用资料都要亲自求证。这是他的人生经验。

比赛是一种经历,成绩是一份收获。比赛后的几天,小泽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和去省城比赛的美好企盼之中。

小冉的通知让小泽美满的希望忽然一沉。小泽在大学就入了党是优秀学生干部,他一直认为只要能给单位拿回大奖,小冉和他谁去都一样,在集体荣誉面前,个人利益永远微不足道。但他想了一天都没整明白,为什么没有通知他,却通知了评分比他低的小冉。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来到了老泽的房间,他想在老泽这里找到答案。也想和老泽吐槽心中的烦恼。

老泽看着躺在自己床上的小泽,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思想单纯、天真幼稚,过于感性,又充满激情、积极上进。小泽初涉尘世,对未来充满憧憬。在老泽看来,人生如打仗一样,不能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要有战略胸怀。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在世,很多事要认真,却没必要事事较真。但他实在不忍心小泽失落失望,就给小泽讲起了他参加工作三十年来,自己和他人演绎的人生大戏,以“格局”二字开篇,论述“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革命胸襟、“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生存智慧,不仅有儿女情长,更有家国大义,结尾是赢不在当下,而在长远,成不在聪明,而在格局。

小泽眯着眼睛,听着老泽的故事,不时地插话。老泽是单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手,拉开了话匣子,越讲越起劲,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同一个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民主集中制,下级服从上级,再到当前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政治生态建设……,老泽又找回了讲党课的感觉,小泽的眉头渐渐舒展了,脸上也有了笑容,鼻子发出均匀的鼾声。

小泽梦见他去省城参加演讲比赛了,他还是讲的他那个“爱马仕”,得了一等奖。大红的证书闪闪发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他终于给单位拿回一个大奖!

老泽看着满脸笑容熟睡的小泽,他也笑了。

不知不觉黑暗已经褪去,黎明已经到来,红彤彤的太阳正冉冉升起,温暖的阳光照在小泽脸上。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作者简介

康怀花,太岳林局干部,毕业于山西大学,写作爱好者,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作品发表于《绿色中国》《山西林业》《中国绿色时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长治日报》《上党晚报》《朔州日报》等。

来源:知彼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