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隋唐绝世猛将,都不在李世民麾下,若得一人早就统一天下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09:57 2

摘要:他之所以能够称帝,离不开身边尉迟敬德、秦叔宝、房玄龄等人的帮助。然而实际上,李世民错过了三位猛将,若是得其中一人,可能称帝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玄武门事变后,太子李建成被杀,秦王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

他之所以能够称帝,离不开身边尉迟敬德、秦叔宝、房玄龄等人的帮助。然而实际上,李世民错过了三位猛将,若是得其中一人,可能称帝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这三位错失的猛将有何特殊?他们又为何没有效力于李世民呢?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并未想跟李建成争夺皇位,但涉及到性命之忧,他也不得不这么做。

这之前李世民顾念兄弟之情,对于因李建成污蔑自己被贬一事不以为意。为了避开太子的陷害,李世民还经常躲在自己的领地中,不愿与之相见。

若是李建成有廉颇那样胸怀,或许能跟李世民成就“帝臣和”。可惜的是,李世民做的太好了,以至于李建成担忧自己离皇位越来越远。

于是,李建成开始了一系列针对李世民的计划。

他选择拉拢李世民麾下的大将,比如尉迟敬德。他派人给尉迟敬德送去了金银财宝,还承诺高官厚禄,希望尉迟敬德能够站在他这边。

但尉迟敬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忠”。

当初既然是李世民施以恩情,他自然不会恩将仇报。所以他直接谢绝了,还多次提醒李世民提防太子。

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人是尉迟敬德,一些文臣迫于太子的威势,只能闭门不出,不愿参与到二人的争斗中。

到最后,秦王府中只剩下了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

这些人多次提议杀掉李建成,却李世民被以“兄弟情谊”拒绝。

这边李世民还在多愁善感的时候,那边李建成和李元吉马上就要行动了。

他们准备用出征突厥的假消息,在昆明池一带伏击李世民。尉迟恭从王晊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告诉了李世民。

在此之前,尉迟恭还提醒长孙无忌等人做好造反的准备,可见此事已经不能善了。

为了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尉迟恭以离开为威胁,并表示他们这些人的性命堪忧。李世民听到这里也反应过来,于是立马与众人商量对策,决定在玄武门伏击太子。

在这一战中,太子李建成被射杀,李元吉也命丧尉迟敬德的手中。

而那些效忠于太子的臣子猛将,李世民选择宽大处理,有的将其流放,有的依旧让其在朝中任职。

至于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也成为了朝中的大将军、国公等。可以说,李世民的成功,离不开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

然而,在李世民当秦王的这段时间,其实还有三位猛将,他若是能将其收到麾下,玄武门之变可能也不会这么麻烦,究竟是谁这么厉害?

第一位名为单雄信,他是隋唐末年著名的起义人物。

在瓦岗队伍中,单雄信可是比秦琼、程咬金等人都要厉害,当然也可与徐世勣一较高下。但这样的人,在演义中与李世民有着血海深仇。

全因那时的李渊因为功高震主被杨广追杀,一路上纵马奔驰,却直接被拦了路。李渊问也没问,就将拦路之人杀害。

而实际上,这个人见李渊行色匆忙,想要帮其一把,结果就被无故杀害。

而这个人正是单雄信的哥哥。李渊是单雄信的杀兄仇人,单雄信又怎会投奔李唐王朝呢?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我们并不知道单雄信是否有兄长,但他投奔瓦岗,与唐朝军队对战是真的。

彼时的单雄信还是翟让的手下,瓦岗军的规模也是非常大的。结果千不该万不该,接收了李密这个人。

因为李密有带兵对抗隋军的经验,翟让便决定将瓦岗寨头领的位置让给李密。而单雄信则成为瓦岗寨的第一大将,另一个便是徐世勣。

若是众人齐心协力对抗隋军,说不定还能成功。

谁曾想瓦岗寨内部多是争权夺利,翟让与李密之间终有一战,最后翟让死亡,李密与单雄信等人之间产生隔阂。

尤其是在看到李密对抗王世充军队时,那股鲁莽的劲儿,徐世勣、秦琼等人觉得李密不是一个好的首领,暗地里盘算着离开。

直到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徐世勣等人来到李唐王朝,而单雄信因为某些原因投靠了王世充。

对于这么一位猛将,王世充对单雄信以礼相待,而单雄信也回之以恩情。

因此,在王世充与李唐军队对上的时候,单雄信拼尽全力,最后仍旧不敌,被生擒。徐世勣等人轮番来劝单雄信,希望他投靠李世民,但都被拒绝。

若是抛开杀兄仇人之子这样的文学形象,单雄信与李世民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隔阂呢?其实,单雄信放不下的是忠,是身后名。

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换过好几次队伍,难道要像吕布那样背负“三姓家奴”的骂名吗?

而李世民在感到可惜的同时,也没有放过单雄信,毕竟若是放他离开,可能会成为李唐的大敌。

若是单雄信真的投靠李世民,那必然又是一员猛将,与李建成的手下对阵起来,可能更加轻松一点。

至于另外两个人算是虚构的人物,若是在演义中投靠李世民,说不定也能成就一段传奇……

虚构的传奇

第二位猛将名为梁师泰,是李元霸的手下,二人之间渊源颇深。

一方面他们都是虚构的人物,另一方面他们的武器都是双锤,自然有共同的话题。

在演义中,梁师泰曾与单雄信交手,拿着双锤就冲了上去。仅仅一捶下去,就震得单雄信连连后退。而单雄信的手都被震麻了,久久不能缓过来。

可能若是没有李元霸的到来,单雄信就会仓皇落败。

幸而李元霸拿着双锤便冲了上去,与梁师泰的双锤战在了一起。当然梁师泰比不过天生神力的李元霸,仅三招便落败,成为了他的小弟。

其后梁师泰便跟在李元霸的身边,二人出场,足以震慑一众将领。可惜的是,演义对梁师泰的描述不多,最后死在了伍天锡的镋下。

他出场过于早了,若是活着投奔了李世民,估计是比徐世勣还要厉害的猛将。

而最后一位则是杨林。他虽然是评书中的人物,但作者在描述他的时候,着重突出了他的“忠”,不过是对隋朝的忠,更具感情色彩。

像之前提到的李元霸原型人物便是李渊的儿子李玄霸,而杨林的原型则是隋朝将领杨爽。

杨爽这个人可十分厉害,他是隋文帝的弟弟,从小便聪慧无比,早早便成为了隋朝的安郡公。其后他便带领隋军对抗突厥军队,立下赫赫战功。

更令杨坚欣慰的是,杨爽为人正直,从没有觊觎过皇位,一心致力于帮助隋朝发展壮大。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隋朝也失去了一位大将。

而评书中的杨林使着一对囚龙棒,带领隋军对抗瓦岗军队。

书中的杨林有着一种侠义心肠,而且还忠于朝廷,这一类的人绝对是皇帝喜欢的大臣。因为这样的人从不觊觎王位,可以将放心地将权力交给他。

而在跟秦琼等人的对战中,杨林靠着自身丰富的作战经验,摆下一字长蛇阵,将瓦岗军牢牢困住。

不过,杨林不是主角,而是衬托主角罗成的存在。

罗成善使长枪,将长枪舞得出神入化,最后大破敌阵,而杨林也不慎被刺中,就这样战死沙场。

若是这样的人物跟随李世民,那很有可能是老臣的存在。

可惜的是,杨爽忠于隋朝,杨林也忠于隋朝,与李唐终是敌人。

以上三位不管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的人物,他们都站在了自己的立场,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但活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来源:旧历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