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3 月 31 日至 5 月 4 日期间,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新冠核酸阳性率从 7.5% 跃升至 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从 3.3% 升至 6.3%。
五一假期刚过,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让人心里一紧。不少同事戴着口罩、顶着黑眼圈来上班,一测核酸又是阳性 —— 新冠,这个熟悉的 “老朋友” 似乎又回来了?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3 月 31 日至 5 月 4 日期间,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新冠核酸阳性率从 7.5% 跃升至 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从 3.3% 升至 6.3%。
地域差异尤为明显:南方省份门急诊阳性病例中新冠占比超 30%,稳居首位;北方虽略低,但同样取代流感成为主要病原体。年龄分布上,15 岁以上人群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新冠感染率均居第一,老年人风险尤其突出。
五一期间全国超 2.7 亿人次出游,跨区域聚集为病毒传播打开缺口。叠加气温骤变、昼夜温差大,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香港、澳门等地污水监测显示,XDV 等变异株活跃度已超去年峰值,部分地区单日新增阳性样本近 200 例。不过专家强调,当前疫情仍处于 “低水平波动”,远未达到 2024 年夏季的高峰规模。
与 2022 年不同,如今超 90% 人群已通过感染或接种获得免疫力。中疾控明确表示,尽管阳性率上升,但群体免疫基础扎实,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极低。新加坡、泰国等周边国家同期数据也显示,新冠正逐渐演变为 “季节性呼吸道疾病”,与流感、鼻病毒等共同流行。
面对病毒卷土重来,普通人可采取三重防护:
主动防御:保持通风、勤洗手,在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减少病毒吸入量。增强体质: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特别是老年人可接种最新疫苗,降低重症风险。及时应对: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后,24 小时内进行抗原检测。阳性者需居家隔离,避免与老人、儿童接触。当核酸检测阳性率曲线再次上扬,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恐惧,而是科学防控的从容。新冠早已不是当初的 “洪水猛兽”,但保持警惕、科学防护,才能让我们在这场持久战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正如疾控专家所言:“病毒不会消失,但我们终将学会与它和平共处。”
来源:Sinocare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