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H1b十万美金不用交!留美学生这些情况不用交10万美金H1b申请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5 08:04 2

摘要:“H-1B要交10万美金”的消息在朋友圈一夜刷屏,机票被改签,入职被按下暂停,群聊里不断追问“到底谁要交”。

“H-1B要交10万美金”的消息在朋友圈一夜刷屏,机票被改签,入职被按下暂停,群聊里不断追问“到底谁要交”。

USCIS在10月20日发布最新说明与FAQ,把这笔钱谁要交、什么时候交、怎么交、有没有例外讲清楚了!

多数在美境内按常见路径办理的留学生,不用交这10万美元。

核心判断|两道门槛:时间的分水岭+路径的岔路口

这不是一刀切,更不是追溯既往。官方明确:

这笔100,000美元只和美东时间9月21日00:01之后提交的H-1B“新申请”有关。9月21日之前已经提交或仍在有效期内的案件,不在这次收费范围;

境内从F-1转H-1B(Change of Status, COS),以及境内延期(Extension)境内修改(Amendment)——不在“10万”之列


第二道门槛是“人在哪里、走哪条路”:人在美国境外、且没有有效H-1B、打算以H-1B身份首次入境,或者案件提交/被认定为走“与入境相关”的办理路径——例如领事处理(consular processing)入境口岸通知(port of entry notification)飞行前检查(pre-flight inspection)——才会触发这笔费用。

一句比喻就够:屋里换鞋不加价,出门贴签看门槛。

严格遵守COS批准前不要离境原则

只要人在美国、身份合法、COS在审理中且批准前不离境,这笔钱与你无关;COS批准后离境再入境,也不会把既成的“境内路径”追溯改判为“入境相关流程”,更不需要为此前这单案件重复缴费

支付与豁免|只认官方“正门”,豁免是针眼

官方对于“能不能不交”的例外,用词非常克制:极其罕见。并且必须同时满足多把“高门槛钥匙”:

岗位/用工符合国家利益

没有合适的美国工人

聘用不威胁国家安全或社会福利

要求雇主支付会显著损害美国利益

如雇主自评满足,可按指引发邮件到指定邮箱提交说明;但这更像制度的安全阀门——存在,但不宜寄望。务实之策,仍然是能走境内,就走境内。

图源:网络

风向观察|谁更“迎风”,谁能“避风”

把规则落回产业链,受冲击的重心很直观:境外招募—领馆贴签—首次入境这条链路,与“10万”触发逻辑高度重合,因此这或许是一场对于印度人的ICC/外包模式的精准打击。

与此相对,在美境内读书、OPT、走COS这条“内环线”,天然处在“避风位”。已有大型科技公司(如英伟达、Netflix)公开表示愿意为聘用境外员工承担费用。

相反,以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TCS)为例的公司则确认,将停止通过H-1B招聘新员工。2025年TCS获批5,505份H-1B(含续签)亚马逊以10,044份居前,且TCS在美国持有H-1B的员工超过11,000人。

同一阵风,有人选择“扛单前行”,有人干脆“收缩靠岸”,差别不在口号,而在用工路径与成本结构。

图源:NYT

另一条变量|从抽签到“按薪加权”,概率版图的重绘

同时,还有另一条并行的政策走向:拟以“薪资为标准的加权选择(weighted selection)”替代现行抽签(lottery)。逻辑并不复杂——按照OEWS工资等级(Level 1–4)分配权重,Level 4的中选概率约61.16%Level 115.29%;并且只计“底薪”,股票、签字费、奖金不纳入

这把“标尺”把“高薪=高权重”写在台面上,对应届新人意味着坡更陡;但同样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走向仍在公示/博弈阶段,可能面临司法挑战

在尘埃未定之前,最稳的姿势仍是:盯住官方文本,按既有口径把可走的路径走稳。

图源:网络

让事实当舵,让文本作帆

把“10万美金”从情绪里抽离,只剩下一道并不复杂的分流:境外首入/入境相关,在符合条件时会触发境内COS/延期/修改,按官方口径不触发

真正需要记住的只是三件事:时间闸在9/21(美东)之后的新案,路径岔在“境内/入境相关”,行为键在“COS批准前不要离境”。至于“豁免”,确实在场,但更像极窄的应急通道。把规则装进口袋,留住回执与批文,让决定基于文本而非谣言——在同一阵风里,你可以被推着走,也可以顺风而行

作者:梁晓轩编辑:高盈
终审:旭艾


来源:留学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