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在云南拍《西游记》的剧组,不远千里跑到安徽接送演员来现场拍摄。
文|一帆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云南拍《西游记》的剧组,不远千里跑到安徽接送演员来现场拍摄。
如此大费周章,结果正片里的镜头只有3分钟。可就是这3分钟的戏份,让出演唐僧母亲的马兰,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经典回忆。
80年代的《西游记》剧组可谓是穷得让人心酸,不仅道具的质量参差不齐,要小心保存以便重复利用,还得一个人分饰多个角色,像演员李建成一个人要分饰20多个角色,从乌鸡国国王到无名小妖无缝切换。
可即便条件如此艰苦,杨洁导演选角色这件事,依然轴到近乎偏执,一定要选出心中最般配的那位。
像“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等近乎是本色出演。
而到了唐僧母亲殷温娇这个角色,杨洁导演更加用心,更加慎重。
因为殷温娇的戏份对剧情十分重要:一方面是解开唐僧身世之谜,要端庄里藏韧劲;另一方面,还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让唐僧的角色更加立体。
毕竟没有她“抛绣球招亲”的缘起,没有她“江边弃子”的决绝,唐僧的取经之路就少了最关键的情感传递。
当时杨洁导演跑遍北影上戏,候选人都差点意思,要不气质上差点,要不演技上差点。
直到杨洁看了马兰《女驸马》中的表演,被深深打动。
她发现:“马兰长的好看,戏唱的好,演的也好,形象也比较丰满,符合唐代美人的标准”,就立马拍板,这就是我要的唐僧母亲殷温娇!
可马兰听到消息后,没有电视剧拍摄经验的她,就以“缺乏经验”为由婉拒了。
杨洁导演并未放弃,经过不懈努力,马兰最终答应了出演殷温娇。
可由于当时《西游记》戏份拍摄的即时性,并没有立马敲定出演的具体时间。
殊不知,这可给后面的拍摄调度埋了大雷。
到了拍摄唐僧母亲戏份时,双方安排上出现意外。
1982年,《西游记》准备拍摄马兰的戏份,一切准备就绪,可正好马兰有演出,双方时间上发生差错。
如果马兰来不了,这搭建场景得费用就得打水漂了。
不想耽误拍摄进度的杨洁导演与戏剧团展开协商,最终争取到宝贵的一天拍摄时间。
杨洁导演的计划是,派专人在马兰演出的剧场外待命,演出结束时直接带着马兰赶往北京机场,确保从合肥到北京飞昆明的行程无缝衔接,在昆明机场同样安排好专车接送,落地立马直奔片场。
因此马兰演出结束的当晚,连妆都没来得及卸,就急匆匆赶到拍摄现场。
也正是因为杨洁导演把一切都安排好,就等马兰赶来拍戏的原因,在如此紧凑的环节下,让马兰根本没有时间熟悉剧本。
而本来殷温娇戏份里是有几句台词的,杨洁导演临时决定,把台词全删了,让马兰即兴表演。
马兰起初还有些犹豫,可看着导演信任的样子,便放心大胆地去演。
拍摄时的自然条件极为艰苦,江水冰冷刺骨,马兰却坚持亲自站在齐膝深的水里完成拍摄。
为了呈现“托孤”的真实感,马兰主动提出用真婴儿拍摄。
当她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走向江边时,手指无意识地蹭了蹭孩子的脚腕,然后轻轻咬唇,这个源自黄梅戏“咬指诀”的即兴动作,也表现出一位母亲诀别的无奈。
在这场戏中,更震撼人的还是马兰情绪的表达。
从看孩子的温柔,到想起丈夫被害的悲痛,再到担忧孩子安危的焦虑,接着是不得不放手的挣扎,最后是转身离开时的茫然。
睫毛上的泪珠和紧绷的嘴角,把母子分离的痛演得入木三分。
拍摄“抛绣球招亲”的戏,马兰站在阁楼上,风把裙摆吹得呼呼作响。
镜头里的她,一颦一笑里都藏着少女的灵动,举手抬足间也尽显大家闺秀的气度,那声“咯咯”笑也成了这段戏的唯一台词。
直到戏份拍摄完毕,工作人员感叹:
“没想到即兴表演这么厉害,没台词都能演的这么好。”
《西游记》首播之后,就好评不断,马兰短短3分钟的演绎,让观众深深记住了她。
在观众后续的镜头盘点评选里,马兰的表演能排到前列,让马兰的名字与“古典美”牢牢绑定。
即便是现在再来观看,仍有观众留言:
“每次看到殷温娇转身的镜头,还是会忍不住流泪。”
更火的马兰却没有选择借此机会进一步深入演艺圈,而是回归黄梅戏舞台。
在她看来,自己的根在戏曲,自己就是个唱戏的,在戏班子里做事就好。
这种坚守让她戏剧和影视双双获奖,不仅斩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诸多殊荣,甚至将黄梅戏带到了海外舞台。
四十多年过去,《西游记》依然是每个夏天的“常驻嘉宾”,马兰饰演的殷温娇仍在被反复解读。
然而,与殷温娇“千里接马兰”形成刺眼反差的是,如今的演员对角色的演绎早已变了模样。
一些流量明星的片酬动辄千万,却频现“念数字”、“绿幕背景”的闹剧,哭戏全靠眼药水和后期配音。
有网友直言:
“看到这样的演技,简直辣眼睛。”
当年马兰在抱着婴儿拍戏的场景,就像一记耳光,抽在每一个敷衍角色人的脸上。
现在看来为请马兰出演的高价费用,不是奢侈,而是对艺术的尊重,马兰之所以能凭 3 分钟让观众熟记,正是因为她用深厚功底赋予了角色灵魂,才深深打动观众。
3分钟的镜头,只够流量明星念完半页数字台词,却够马兰给观众刻下一个铭记多年的殷温娇。
时至今日,仍有观众为马兰饰演的殷温娇流泪,我们也终于懂了,那些被记住的经典,从来不是靠流量堆砌,而是靠像马兰这样对待角色认真,有着深厚功底的艺术家,才让角色真正活在了观众心里。
部分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病逝,自传讲述拍摄的九九八十一难
新华网|黄梅戏大师马兰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豆瓣读书|《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豆瓣读书|《敢问路在何方》
来源:麒麟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