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战,刘维伟:见证小杨首秀,见到老朋友杜普-里斯 (2)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21:34 2

摘要:北京时间今日,在NBA常规赛中,波特兰开拓者队在主场114-118不敌明尼苏达森林狼队,遭遇新赛季开门黑。

北京时间今日,在NBA常规赛中,波特兰开拓者队在主场114-118不敌明尼苏达森林狼队,遭遇新赛季开门黑。

中国球员杨瀚森在常规赛首秀中得到了2分1篮板。

4分12秒,一次出手,一次罚球,数据表干净得像一张未填的答题卡。

可这张答题卡背后,是整整一代中国内线球员等待了2274天的NBA正式出场纪录。

上一次有中国球员在常规赛亮相,还是2018年10月30日的周琦。

五年过去,球迷都快忘了在记分牌上找中文拼音是什么感觉。

刘维伟坐在摩达中心第三排,手里攥着一张写着战术符号的便签,赛后却把它撕成两半。

一半塞进兜里,一半扔进了球馆垃圾桶。

没人知道便签上原本打算画什么,可能是给杨瀚森的挡拆路线,也可能是给里斯设计的低位背打。

最终都没用上。

里斯穿着西装,一整场屁股没离开板凳;杨瀚森只被比卢普斯喊起来一次,上去跑了两个回合,就被换下来。

刘维伟隔着技术台跟里斯击掌,两人都没笑,只是点了点头,像两个在火车站擦肩而过的老同学,谁也不敢问对方最近混得怎么样。

比卢普斯赛后解释,不上里斯是因为“轮换顺序”,不给杨瀚森时间是因为“还在适应节奏”。

翻译过来就是:双向合同和次轮秀,在NBA的生存顺位排在队里养伤的、拿保障的、甚至临时签来救火的后面。

这里没人管你上赛季在CBA场均18+8,也没人管你国家队集训跳箱有多高,工资单上的数字决定你坐哪儿,球衣号码决定你什么时候能脱外套。

刘维伟比谁都懂这套规则。

上赛季在青岛,他能让里斯场均打35分钟,也能在半决赛把杨瀚森摁在板凳上整整一节。

CBA的胜负靠外援,NBA的胜负靠球星,夹在中间的中国孩子,得像地铁早高峰的上班族,拼命挤才能抢到一个扶手。

扶手抢到了,还得防着下一站被更大的包撞下去。

杨瀚森挤上了,但只够脚尖着地,下一站什么时候到,没人告诉他。

数据网站给这场球打了效率值:杨瀚森+2,全队第三。

听起来像表扬,其实是因为他在场那4分钟,爱德华兹刚好下去喝水,唐斯蹲底角抽烟,森林狼摆了一套第三阵容。

正负值不会告诉你,他第一次挡拆顺下慢了半步,利拉德式的击地传球差点砸到广告板;也不会告诉你,他回防时伸手干扰了麦克丹尼尔斯的上篮,裁判没吹,麦克丹尼尔斯自己滑倒,球出界,数据记成一次“对手失误”。

这就是NBA的残酷:你拼命留下的痕迹,在别人眼里只是随机噪音。

刘维伟飞美国之前,青岛俱乐部内部开过一个小会。

管理层问他:这趟到底想看什么?

他说了两点:第一,看看杨瀚森离轮换还有多远;第二,看看发展联盟一天到底练什么。

翻译过来就是:孩子能不能留下,留不下的话回来怎么补。

会议记录上没写的一句话,他留在心里:如果杨瀚森被裁,回来还能不能保持心气。

CBA历史上被NBA退货的球员不少,有人越打越油,有人直接摆烂,还有人改行去卖红酒。

球员的价值一旦在市场上被否定一次,就像超市贴过打折标签的牛奶,再放进冷柜也卖不上价。

里斯上赛季在青岛拿的是税后120万美元,全队最高。

休赛期开拓者给他一份双向,年薪只有一半,还分保障和非保障。

他照样签,因为上面写着波特兰三个字。

里斯跟刘维伟吃饭那天,点了三份牛排,最后只动了一份。

他说自己体重必须降到108公斤,不然教练组就让他转四号位。

四号位意味着要跟爱德华兹、詹姆斯、塔图姆对位,那等于直接发配边疆。

刘维伟听完没劝,只问了一句:要是真被裁,还回不回CBA?

里斯愣了两秒,说:回,但得降价。

这两秒停顿里,一个外援的退路被算得明明白白,也把一个中国教练的焦虑照得清清楚楚:CBA从来不是养老院,只是NBA的蓄水池,水一满,随时舀走,水一干,底泥晒成裂缝。

比卢普斯在波特兰帅位并不稳。

上赛季没进季后赛,管理层夏天没给他补强控卫,只扔来一堆年轻人。

赢球才能保工作,年轻人只能边赢边练。

杨瀚森不是文班亚马,没有试错额度。

比卢普斯敢在季前赛让他打20分钟,常规赛却连5分钟都不敢给,因为常规赛每一回合都写在教练组的KPI里。

刘维伟看得通透:在NBA,潜力是奢侈品,战绩是日用品。

日用品卖不动,奢侈品第一个被锁进仓库。

发展联盟的训练馆在波特兰南郊,离市中心四十分钟车程。

刘维伟上午去看了一趟,下午又自己去了一趟。

上午是公开日,球员排队练三分,教练拿着平板记弧度;下午没人,球馆灯只开一半,一个穿开拓者训练服的黑人小伙自己在练罚球,连进67个才停。

刘维伟站在门口数,,全队每天投三百个。

他知道这招救不了杨瀚森,但能救下一个替补中锋,也许就能让杨瀚森在NBA多留十天。

十天够干什么?

够等一次伤病,一次轮休,一次垃圾时间。

NBA的机遇从来不是按赛季算,而是按天算,按小时算,按一次呼吸算。

飞机起飞前,刘维伟在机场免税店碰到两个中国家长,带着孩子买开拓者球衣,问店员有没有杨瀚森款。

店员摇头,说只有7号夏普。

家长犹豫半天,最后买了件空白版,让店员帮忙印上21号。

刘维伟站在旁边,突然想起五年前周琦被火箭裁掉那天,也是这件免税店,也是这件空白版,只是号码换成了9。

历史不会重复,只会押韵,押得你后背发凉。

回到青岛,球队已经集中。

刘维伟把训练表重新排了一遍:早上六点体能,上午十点战术,下午三点录像,晚上七点加练罚球。

队员私下嘀咕,说比国家队还狠。

他没解释,只在更衣室贴了一张A4纸,上面打印着杨瀚森在NBA的效率值:+2。

底下写了一行小字:想继续正下去,就先把自己练成负数也值的人。

球员看完没人说话,第二天起床号一响,全队提前十分钟到场。

杨瀚森下一场能不能上,没人知道。

里斯下一场会不会被裁,也没人知道。

刘维伟只知道,回程行李箱里塞了两本开拓者训练手册,一本给体能师,一本给自己。

手册扉页印着球队口号:No excuses,just results。

他把口号翻译成更直白的一句:别找借口,找篮板。

这句话他打算贴在青岛球馆门口,让进进出出的人都看见,包括哪天被NBA退回来的孩子。

那时候,门口不会再有摄像机,也不会有掌声,只有一块写着“找篮板”的牌子,冷冷地盯着你,像凌晨四点的计时器,红灯一闪,你就得去折返跑,跑到吐,跑到下一次有人喊你脱外套。

中国球员在NBA的每一次亮相,都像在沙漠里种花。

种活一朵,全网欢呼;枯死一棵,全网骂土。

没人关心沙漠还在不在,风还刮不刮。

刘维伟这次带了一把铲子回去,不是去种花,是去固沙。

固沙的方法很土:多跑一步,多挡一次,多抢一板。

土到没人愿意拍纪录片,但土得能让下一个孩子来的时候,沙子不再那么容易埋人。

飞机落地青岛,机场大屏正在播CBA新赛季宣传片,最后一帧是杨瀚森穿着国家队球衣扣篮。

镜头拉远,背景写着:欢迎回家。

刘维伟盯着那行字,突然意识到,回家不是终点,是起点。

真正的家不在青岛,不在波特兰,在每天训练结束汗水滴落的那块地板上。

滴够一定数量,才能长出新的脚印,脚印连成线,才能把人重新带回NBA的记分牌,带回中文拼音第一次出现的那个瞬间。

那一刻,数据表可能还是2分1篮板,但背后不再是2274天的等待,而是2274次折返跑、2274次挡拆、2274次起跳封盖叠出来的厚度。

厚度看不见,却能在下一次报名激活名单时,让教练的手在杨瀚森的名字上多停半秒。

半秒够干什么?

够让一个人从板凳末端走到灯光中央,够让刘维伟再把撕成两半的便签拼回去,够让机场免税店的空白球衣不再印错号码。

够让沙漠里那朵花,真正开给所有人看。

来源:郊野中放飞纸鸢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