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代明君的迷失之路:帝王误判藩镇危机,一念成谶毁盛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6:25 2

摘要:公元七五五年冬天,十四岁的李适跟着玄宗逃出长安,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唐朝的终结者,那时他看见叛军烧了洛阳的朱雀大街,听见百姓在火里哭喊,心里头就想着要复兴唐朝,谁料这念头最后成了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绳子。

公元七五五年冬天,十四岁的李适跟着玄宗逃出长安,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唐朝的终结者,那时他看见叛军烧了洛阳的朱雀大街,听见百姓在火里哭喊,心里头就想着要复兴唐朝,谁料这念头最后成了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绳子。

李适是个念旧的人,每次翻看祖父唐玄宗时候的《大唐实录》,他总在“开元盛世”那几个字上多盯一会儿,779年他坐上龙椅时,宫里连支像样的蜡烛都找不出来,安史之乱后十年,朝廷连修大明宫屋顶的钱都得从太庙库房里挪,这皇帝打乱世里出来,偏偏选了最硬的路来走。

他上台第三天就宣布重启科举,把乱世里失了势的寒门子弟拉进中枢,有天深夜批奏折,看见户部报关中税赋比最盛时还高了三成,一下把毛笔摔断了,再这样下去,长安怕是要重演天宝年间的惨状,这话一出,尚书省的人全愣住了,谁都懂他说的是七五五年城外饿死的人堆成山的样子。

李适偏偏遇人不淑,那个总穿洗得发白青衫的卢杞,三个月就让皇帝信得死死的,有次吐蕃使臣来朝,卢杞在御花园提前铺了毡毯,却让二十匹战马饿了一整夜,李适看见马耷拉着耳朵,当场说卢杞会为国省钱,没人晓得,这人把省下的草料钱,全偷偷塞进了自己家的库房。

真正让唐朝垮掉的,是公元七八六年的泾原兵变,叛军喊着诛杀卢杞的口号冲进含元殿,李适这才明白,他养的宦官比藩镇将领更靠不住,那个曾经拍着胸脯说死也要护主的内侍监,关键时刻抱着装满密信的箱子跑了,皇帝带着二十个侍卫逃往奉天,马陷在泥里,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跟着玄宗逃往蜀地的情景,可这一次,没人再能帮他收拾这烂摊子。

晚年李适在太极宫偏殿养病,常盯着墙上的《贞观政要》发愣,宦官李忠言送茶时看见,他的手指总在“用人”两个字上来回摩挲,临终前他还是每天批藩镇的奏报,可没人敢告诉他实情,谁说了真话,三天内就突然病死,一个都没落下。

公元八〇五年那个春夜,李适咽下最后一口气,长安城外的藩镇兵马正喝酒庆功,没人留意他临终前写的最后一个字是“贞观”,这个想救天下却把天下弄乱的人,最后困在自己铺的迷雾里,再也走不出去了。

来源:文诩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