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黄淮海部分地区,受降雨的影响,小麦出现了晚播的情况,导致今年的小麦除草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今年黄淮海部分地区,受降雨的影响,小麦出现了晚播的情况,导致今年的小麦除草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往年正常播期的情况下,小麦除草剂高峰期在11月中下旬。而今年别着急打小麦除草剂,要看2个关键因素。
其一是温度,其二是苗情,本篇内容,小帮手具体和大家说说今年小麦除草的相关内容。
先说温度
温度高低对除草剂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杂草的角度来说,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是一个主动的生理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如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还没有降温),杂草自身的细胞的活性高,吸收除草剂的能力也强。
比如,在10-20度之间的温度内,杂草叶片表面的气孔张开,此时喷施除草剂以后,除草剂药液更容易通过气孔进入杂草体内,进而提高除草效果。
但是,当温度较低时,杂草自身的生理活动减缓,不仅会阻碍对于除草剂的吸收,还会让吸收的除草剂,传导速度变得缓慢,除草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从往年的除草经验来看,适宜的打药温度范围,日平均气温在8-10度以上,大部分常用的小麦除草剂活性能够较好地发挥,除草效果比较好。
不过,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温度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苯磺隆,在低温的环境下,药效发挥可能需要15-20天,甚至1个月后才会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今年小麦播种晚,不少农户10月下旬才播种,到了该打除草剂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份。
这个时间段,多个小麦种植区的温度都比较低,如果此时低温下喷施除草剂,会存在诸多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药害问题。
从小麦自身的角度来说,小麦在低温环境下,自身的生长代谢活动减缓,对除草剂的解毒能力也随之下降。
喷施除草剂以后,不仅杂草会吸收到除草剂药液,小麦也会吸收到除草剂药液,当除草剂进入小麦体内后,代谢和分解能力差,容易在小麦体内积累除草剂药液。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很容易产生药害。导致苗期的小麦叶片发黄、干枯,严重时直接死苗。
另外,低温还会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在低温条件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降低,除草剂的降解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这就会导致除草剂成分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延长。
不仅会增加本季小麦的药害几率,还可能因为残留药害,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
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定要避免在低温时段给小麦打除草剂。
再说苗情
小麦的苗情好坏,也是决定是否可以打除草剂的关键因素。
如果小麦出苗后是壮苗,根系发达,对除草剂的耐受能力比较强。当喷施除草剂以后,除草剂被小麦吸收,自身能够快速地将其分解转化,从而减轻药害的发生。
而如果是弱苗的话,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瘦弱,对除草剂的耐受性较差。
吸收到除草剂药液以后,弱苗自身解毒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分解和代谢除草剂,就很容易受到药害。
对于今年晚播的小麦来说,由于播种时间推迟,弱苗的比例相对会多一些。一旦过早喷施除草剂,或者除草剂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出现药害。
正常情况下,3-5叶期是冬前喷施除草剂的最佳时期。一方面杂草抗性弱,另外一方面,小麦不易发生药害。
既提高了除草效果,又尽量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但是,对于晚播小麦的来说,由于出苗晚,再加上降温,一些小麦种植区的麦苗,在年前可能无法达到3-5叶期。
另外,晚播小麦也会存在出苗不齐的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喷施除草剂,容易对还没有达到适宜叶龄的小麦造成伤害,同时也难以保证对所有杂草都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结合上述内容,小帮手个人观点,对于今年的晚播小麦,年前喷施除草剂需要格外谨慎。
如果年前苗情不合适,或者当地降温来得早,可以将除草工作推迟到年后返青期(拔节期以前)。
别着急在年前就喷施小麦除草剂,以免出现药害,导致小麦无法安全越冬。
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农民的小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