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的双重劫难:抗旱救活的玉米,终被秋涝泡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9:14 2

摘要:河南农民今年太难了!夏天顶着烈日抗旱两个月保住的玉米,秋收时却被连阴雨泡得发芽发霉,收割机陷在积水里寸步难行,村民只能用澡盆当“船”抢收,一亩地收入暴跌三分之二,不少人种地赔本。

河南农民今年太难了!夏天顶着烈日抗旱两个月保住的玉米,秋收时却被连阴雨泡得发芽发霉,收割机陷在积水里寸步难行,村民只能用澡盆当“船”抢收,一亩地收入暴跌三分之二,不少人种地赔本。

这场始于9月中旬的秋雨,让河南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5倍,创1961年以来同期纪录。1200亩农田仅收一半,剩下的玉米籽粒泛黑、生芽,花生近三成腐烂在地里。轮式收割机下不了地,稀缺的履带式收割机每亩收费近200元,小农户根本承担不起,只能手掰背扛,年轻人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成了抢收主力。

更糟的是,湿粮难晾晒,烘干设备成“奢侈品”,收购商趁机压价,玉米从往年1元/斤跌至0.45元/斤,一亩地成本600元左右,收入仅400-600元,妥妥的亏本买卖。而夏天抗旱时,农民24小时守在地里浇水,每亩多花200多元成本,如今全打了水漂。

这并非偶然,“前旱后涝”已成为北方气候新常态。全球变暖导致雨带北移,副高迟迟不南撤,而北方农田排水系统薄弱,多是2021年暴雨后才临时开挖,今年雨水过大仍杯水车薪。眼下秋粮抢收难,本该播种的冬小麦也因积水被迫延期,农民陷入“收不了、种不上”的困境。

专家建议,北方农业需升级排水设施、增加履带式农机和烘干设备,调整作物育种方向适应暖湿气候。目前天气转晴,农民正抓紧挖渠排水,争取赶在农时前种上冬小麦。

你身边有受秋涝影响的农户吗?需要我帮你整理北方农田防涝的实用技巧吗?

来源:茫茫说故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