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DSI?歼-50三角形进气道与二元矢量喷口曝光,六代机技术热议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7 01:43 2

摘要:从照片看,歼-50的进气道是清一色的内凹三角形,表面光滑得连个鼓包都没有。要知道,DSI可是五代机的“标配”,F-35、歼-20都靠它隐身和省油。可这次歼-50直接“反套路”,让人不禁怀疑:DSI是不是过时了?

最近,沈飞歼-50的最新试飞照片一曝光,—这架被寄予厚望的“六代机”,居然用上了前所未有的三角形进气道,连标志性的DSI鼓包都消失了!

这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设计思路大转向?

从照片看,歼-50的进气道是清一色的内凹三角形,表面光滑得连个鼓包都没有。要知道,DSI可是五代机的“标配”,F-35、歼-20都靠它隐身和省油。可这次歼-50直接“反套路”,让人不禁怀疑:DSI是不是过时了?

有人说,可能是拍摄角度问题,鼓包被光影挡住了。但更多人觉得,沈飞这次可能玩了把大的——直接抛弃DSI,改用更先进的隐身进气方案。比如,通过机头和进气道边缘的倾斜线条,形成类似鼓包的激波效应,既省了结构重量,又让雷达波更难反射。这种设计虽然没DSI那么“显眼”,但隐身效果可能更上一层楼。

当然,也有人猜这是“加莱特进气道”,但仔细一看,歼-50的进气口是内凹的,跟加莱特的外凸斜面完全不搭边。所以,最靠谱的猜测还是:沈飞在搞一种融合型肋下进气,把隐身和超音速进气全给兼顾了。

如果说进气道是“遮遮掩掩”,那歼-50的二元矢量喷口就是“明牌”了——照片里喷口边缘清晰得像刀刻的一样,多边形截面一看就是为隐身量身定制的。

这玩意儿能干啥?简单说,就是让发动机喷出的气流能上下左右偏转,战机在空战中能像泥鳅一样灵活,格斗性能直接拉满。

更关键的是,歼-50的定位跟歼-36完全不一样。歼-36是“远程狙击手”,强调隐身和导弹打击;歼-50则是“近战刺客”,专门打近距缠斗和中距空战。配上矢量喷口,这货妥妥是冲着F-22、NGAD这些美军六代机去的,未来空战怕是要上演“六代机格斗大赛”了。

歼-50的机身看着挺紧凑,内置弹仓估计装不了太多导弹,但人家压根儿没打算当“炸弹卡车”。相反,这设计反而让它更有可能改舰载版——毕竟航母甲板寸土寸金,战机越小越灵活。

参考歼-35的经验,歼-50未来搞个舰载版完全不是梦。到时候,中国航母编队就是“电磁弹射+六代机+隐身无人机”的豪华套餐,直接对标美军NGAD舰载机。想想看,歼-50在航母上起飞,既能当指挥官,又能当侦察兵,还能给其他战机护航,这画面简直太美。

说到底,歼-50的DSI争议也好,二元矢量喷口也罢,都是中国六代机技术路线的一次“亮剑”。

从目前看,歼-50更像是一架“空优型”六代机,专攻制空权,跟歼-36形成互补。等这两款战机都服役了,中国空军和海军的空战能力怕是要“原地起飞”。

当然,技术这东西,争议永远存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六代机的大幕已经拉开,歼-50的每一次曝光,都是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最好证明。至于DSI进气道到底有没有被取消?等

官方消息吧,咱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坐等这架“未来战机”正式亮相!

歼-50的三角形进气道和二元矢量喷口,到底是技术革命还是“烟雾弹”?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来源:佳佳微剧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