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2026年起要换用新品牌“娃小宗”,连“宗小哈”“娃小哈”这些关联商标都提前申请好了,官方微博也开了号。
2025 年 10 月 23 日晚上,山东不少做娃哈哈生意的经销商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让他们既意外又松口气的通知。
2026年还能接着卖“娃哈哈”的产品。
这消息一传开,饮料圈里不少人都感慨:才41天,宗馥莉搞的那套“娃小宗”新品牌计划,就这么收场了。
要知道,9月12号那天,宗馥莉刚宣布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辞职。
转头就让自己控股的宏胜系放出消息,说2026年起要换用新品牌“娃小宗”,连“宗小哈”“娃小哈”这些关联商标都提前申请好了,官方微博也开了号。
当时不少人都觉得,“娃哈哈”这个几十年的老牌子,怕是要被换掉了。
可这场“换品牌”的风波,从一开始就藏着死结。
宗馥莉虽然握着娃哈哈集团29.4%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她手下的宏胜系更攥着娃哈哈七成以上的生产能力。
也就是说,娃哈哈大部分产品其实都是宏胜系的工厂造出来的。但最关键的“娃哈哈”商标,足足387件核心商标,全在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手里;
而国资方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是持股46%的第一大股东,话语权比宗馥莉还重。早在今年2月,宗馥莉就想把这些商标转到自己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公司,结果刚动手就被国资方叫停了。
按公司章程说,“娃哈哈”商标要想用,得全体股东都同意,国资方不点头,宏胜系就算有产能,也没法合法用这个老牌子。
一边是有商标却造不出东西,一边是能造东西却不能用老招牌,两边就这么僵住了,宗馥莉才被逼着搞出了“娃小宗”。
可“娃小宗”压根没撑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经销商不买账。做了十几年娃哈哈的经销商都清楚,换个新品牌,意味着要重新砸钱做推广、铺渠道,可新品牌能不能被消费者认,谁也没底。
更让他们没信心的是,这两年宗馥莉搞的渠道改革,早就伤了大家的心——从去年开始,年销售额低于300万的中小经销商被大量清退,原本6000多家经销商,现在只剩3000多家,终端销售网都散了不少。
业绩更是下滑:华东市场里,娃哈哈的老招牌AD钙奶,上半年卖得比去年少了37%,就连一直稳的纯净水,市场份额也从18%掉落到12%。经销商没信心,宏胜系原本计划2026年1月前收齐50亿保证金,可到10月17号,全国这么多市场,就只有沪苏地区一家完成了任务。
有知情人说,要是10月28号前收不齐钱,娃哈哈的供应链都可能断,宗馥莉这才不得不放弃“娃小宗”。其实这场风波,也透着宗馥莉和她父亲宗庆后完全不一样的做事风格。
宗庆后做了几十年娃哈哈,靠的是“联销体”模式,跟经销商处的是人情——经销商提的需求他会记在本子上,逢年过节也会惦记着,这种“家文化”让娃哈哈连续15年营收都超500亿。
以前跟着宗庆后,大家信的是他的为人,现在宗馥莉的激进改革,让老经销商们没了安全感。
更核心的问题是,宗馥莉想打破娃哈哈维持了20多年的“模糊平衡”。
宗庆后当年在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之外,早就靠着宏胜系这些公司,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抓在手里。
有数据显示,到2022年,娃哈哈集团的资产只占整个“娃哈哈系”的15.67%,净利润更是连0.4%都不到。
宗馥莉想把这些“体外”的资产合法化,让自己的控制权名正言顺,可这刚好碰了国资方的红线——“国有资产不能流失”,谁也不敢松口。
最后还是杭州市上城区政府出手,才让僵局有了转机。
从10月23号宏胜系发的通知能看出来,双方各退了一步:继续用“娃哈哈”品牌,但商标怎么授权、利润怎么分,这些关键问题还没谈明白。
其实娃哈哈的遭遇,不少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都可能碰到。
早期创业的时候,产权没说清楚,管理结构也不完善,等要交给二代的时候,老一套的办法不管用,新的改革又容易得罪人。
宗庆后靠个人威望能把各方关系平衡好,可到了宗馥莉这里,想靠制度把权力固定下来,却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多矛盾。
接下来11月就要开全国经销商大会了,娃哈哈能不能把经销商的信任拉回来,能不能把下滑的业绩救回来,现在还不好说。
但这场才41天的品牌反转,已经成了中国企业代际交接的一个典型例子。
交接从来不是简单地把权力交出去,更要把各方利益平衡好,把老企业的文化传承好,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来源:全明星的综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