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大家脾气差,是实在没力气吵了:这边联赛争冠要玩命,那边亚冠小组出不出线都得飞卡塔尔,机票、酒店、奖金,全是俱乐部自己掏腰包,预算只有隔壁川崎前锋的三分之一,换你你也装死。
“11月4号中超收工,12月亚冠还在打,机票钱谁出?
”——海港球迷群里有人甩出这句话,两分钟不到,99+的“呵呵”把消息顶爆。
不是大家脾气差,是实在没力气吵了:这边联赛争冠要玩命,那边亚冠小组出不出线都得飞卡塔尔,机票、酒店、奖金,全是俱乐部自己掏腰包,预算只有隔壁川崎前锋的三分之一,换你你也装死。
装死最彻底的是哈维尔。
赛前发布会直接摊牌:伤兵满营,联赛优先,亚冠随缘。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认怂”。
更离谱的是成都蓉城,干脆把U21拉去练级,首发名单一水儿00后,对面韩国人看得直揉眼:这是亚冠还是青年联赛?
球迷骂声一片,可俱乐部财务小姐姐比谁都清楚:打一场亚冠主场,票房加赞助拢共600万,机票酒店就干掉400万,万一再被亚足联罚个空场,倒贴。
老板一句话,小青年们就上了,反正输球不扣联赛积分。
足协也没闲着,9月28号发声明:正在研究跨年赛制。
话说的像“正在研究登月”,翻译给外界就是——明年照旧。
为什么拖?
北方球队集体反对,10月底大连人主场能飘雪,跨年踢到次年2月,草皮比冰箱抽屉还硬,球员没抽筋先抽筋冰棒。
再说转播合同、校园球场租约、赞助商年度预算,全是按“3月-11月”签的,动一天等于动全身,谁也不敢拍板。
于是出现魔幻现实:亚足联把中超技术分扣到亚洲第7,泰国都骑头上,名额从3+1砍成1+1,大家却松口气——少打两场,省钱。
前亚足联竞赛部主任申晚吉都看懵:J联赛给亚冠赢球奖单场500万日元,还有“远征补贴”,中超倒好,直接派小孩。
技术分继续掉,2025年连附加赛都没得玩,到时候真要靠足协杯冠军去撞大运,那画面太美。
有人出馊主意:给亚冠球队“调赛窗口”,联赛允许延期。
听起来像照顾,其实坑更大——年底国家队要集训,明年3月超级杯又要开锣,延期的比赛只能塞到1月,南方球队还好,亚泰、国安得去海口租球场,一天场地费20万,俱乐部哭都来不及。
更狠的建议是“3月-11月+跨年季后赛”,把争冠组拉去12月踢中立场地,名字高大上,钱包扛不住,中性名都还没赚到钱,哪来的钱搞季后赛嘉年华?
说到底,账算得再细,也绕不开一个尴尬事实:中超离“职业”两个字越来越远。
日韩俱乐部有校园梯队、有社区商店、有女足同品牌,收入拼图一块不缺;中超母公司一咳嗽,俱乐部直接断粮。
亚冠客场球迷横幅写着“Football is business”,我们这边还停在“Football is charity”——母公司做公益,球迷薅羊毛,球员当打工人,三线作战?
先问问钱包答不答应。
所以别急着骂海港怂、蓉城摆烂,换你坐那个位置,也只能先保联赛。
真正该被骂的是过去十年没人把梯队、财务、赛历当正经事做,等到亚足联一刀刀割肉,才想起来“系统性改革”。
晚了点,但还有救:明年先把联赛杯复活,让替补有比赛打;后年强制俱乐部交青训财报,账上没钱不给注册;大后年把转播费按“出场次数+青训投入”分成,逼老板们把钱投到未来,而不是砸在转会窗最后一晚的P图上。
一句话,中超想再硬气,得先让钱包鼓起来,再让小孩踢得上球。
否则再过两年,连附加赛都没得放弃,那才叫真尴尬。
来源:八方旅UFM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