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在社会上,人们对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的言论,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不同的声音,并且经常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反感。有时候,这些说法和我们普通人平时的生活感受不太一样,在谈论国际学生的学费的时候,有人觉得几千或者上万块钱的学费太便宜了,这可把很多平常人弄得一头雾
近些年来,在社会上,人们对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的言论,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不同的声音,并且经常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反感。有时候,这些说法和我们普通人平时的生活感受不太一样,在谈论国际学生的学费的时候,有人觉得几千或者上万块钱的学费太便宜了,这可把很多平常人弄得一头雾水,因为大部分家庭里面这样的钱不是个小数目。这种认知上的错位,于是有些人就对某些“权威”说的话产生了怀疑,感觉里面可能有点过分地推崇外面的世界,对于自己身边真实情况的考虑好像不够多。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曾经有一为特别被大家尊重的一位大学者,清华大学的陈寅恪先生,曾提出过一种令人惊讶的观点,直接挑战了我们长久以来对一名历史名人认识。这位学者抛出一个猜测,称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名医华佗,并非地道的中国人,而是来自很远的古印度。此说一出便在学术界、民间均引起不小震动讨论,华佗于中国人来说,是医术卓越人人皆知的医者传奇,他若遭质疑则势必触动很多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情怀。
陈寅恪教授说出如此看法绝非信口开河,他道出了些许细枝末节的观察情况。“华”这个名字在东汉的那个朝代很不常见,在当时中原地区的人都用一些常用的姓氏,比如这个“华”字就很罕见让他有些怀疑。他想到会不会“华”这个姓,并不是华佗家族原本的姓,而是在之后某个原因被采用的,或者本身就是外来的语音经过中文转化后的一个表达。古代的时候,不同的文化交流起来,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陈寅恪先生又从“佗”字入手,华佗的名字为什么有这个字呢,在当时的人们当中,“佗”作为名字也不大用。这个字本身在古汉语中的意思就很模糊,不像其他很多汉字有明确的意思,这样不常见的用字习惯也让陈寅恪先生想到可能是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个中国人的证明之一“佗”这个字的不典型也引起了人们的猜测。
再进一点,陈寅恪教授又把目光投到了华佗医学方面的重要发现上,那就是麻沸散,这是一种有麻醉效用的药,在做手术的时候能让病人不会太痛,这就是比一般人都厉害的地方。但是陈寅恪教授却认为,其实麻沸散的主要成分的原产地大概率是印度,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线路进行交换不同地区的特产和知识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麻沸散的关键药材来自印度,那么华佗的药方或者背后的药理知识会不会也受过印度医学的启发?这样看来就让华佗的身份之谜多出了几分想象。
除了药物,华佗创制的养生功法“五禽戏”,也成为陈寅恪教授的论据。这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个动作的导引术,目的在于通过肢体活动强身健体。陈寅恪教授发现,“五禽戏”的一些动作姿态和其身心相协调的主张,同古印度的瑜伽术有某些类似之处。瑜伽在印度源远流长,依靠体位、呼吸和冥想达成身心交融的境界,这种跨文化的相像之处令陈寅恪教授猜测,华佗的“五禽戏”也许融入了外来国度的养生知识。
华佗在外科手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技艺,这也是陈寅恪教授思考的重点,在当时中原地区进行开颅、剖腹这样的复杂外科手术是几乎闻所未闻的事情。传统中国的医学主要侧重于内治、针灸和中草药。华佗能够自如地进行这些高难度的手术,并且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在中医史上是十分独特的。他便认为华佗这些很超前的外科手术技艺,或许并非全然源自本土医学传统的延续与积累,倒可能从像印度这样某些方面当时可能更为先进的国度借来了一些外来的外科经验。而在古印度确实记载了有复杂的外科手术存在,这为他提供了依据。
即使陈寅恪先生的论证角度很有特点、很有深度,但也不能忽略华佗在历史文献上有明确记载的出生地。根据史料记载华佗出生于沛国谯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在东汉末年这并不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恰恰相反这里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曹操、曹丕还有大才子曹植他们都是这里的居民。除此之外还有思想家何晏等名人都与此地相关联。华佗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地方,地理和人文环境他都是这里的子民。这就与他是外来人的推测形成对照。
华佗的医学上的成就,也是他中国身份的重要构成,因为很多故事,包括在《三国演义》里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这些都是人们口耳相传,即使不是真事,但是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它代表着华佗在中国的医生身份。而他所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五禽戏是属于养生健身的一种办法流传至今,也表现了华佗在预防医学上的特别之处,实实在在的贡献没有一项不体现他的在中国医学史上的伟大成就。
对于华佗的死因,历史上和民间说法也不一样。我们都听说过他曾经给曹操做过开颅手术这个事,但这并不是他真的被曹操杀了的原因。根据史料记载,华佗是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借口拒绝曹操的召见以及为曹操治病的缘故而触怒生性多疑的曹操,被曹操下令关进大牢,在大牢中病死的。这也表现出了他作为医生面对权势时的坚持与不屈,也让他更加真实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形象。
陈寅恪教授提出的一些反对传统观念的言论,各界自然有了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陈寅恪教授提出的这些猜测并不能完全否定华佗是中国人的身份,他给出的论据是严谨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能改变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单凭一个姓氏很稀有,一个字很朦胧再加上几个医术或养生方法的有点相像便断言他是印度人这未免太早了一点没有充分的证据.。网上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陈寅恪有胆量,也有人坚守华佗是中国人的立场。
如此对华佗的讨论,侧面也透露着中华民族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自信心。华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人们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与灿烂辉煌所持的一种认同。只要有人提出可能会破坏这种认同的想法,就会产生很大的反应,它是一种文化上的感觉,是民族的自豪感。
通过华佗国籍之争,我们也看到了学术研究与普通人生活经验的碰撞。学术研究想达到的是对真相以及证据的追求,并且支持大胆地提出假设并且小心地进行证明的事情,但是在一些时候这些成果与大众所广泛接纳的认知以及文化情感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应当更谨慎地对待如何去表达出来。这告诫每一个专家学者,在公开发表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论时,要考虑它的社会影响,要用更为周到、负责任的态度去发表言论,以免造成无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历史的真相往往总是有着很多的面相,并且也存在着不同的可能和解读之处,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交流的事情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从没停下过脚步。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借鉴,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不能一概而论说一切都是某处来源的,也不能忽视交流对于彼此的影响。华佗的案例,反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历史人物复杂性,并思考不同文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好去处。
华佗身为一位了不起的医生,他留给人们的医学财产对以后世代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事实。关于他到底是什么人,不管是哪一种解读方式都不可更改他医学上的卓越位置,这样的不断的争论也让我们去思考中华文化的深远和博大。它提醒我们在寻找历史真相的时候,也要珍视并传递那些代表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财富。我们应该坚持从尊重事实,理性质疑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把这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来源:花园中温柔侍花的园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