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一生多少财富是定数!不努力叫定数,命由天定,运由己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8 09:52 1

摘要:看过《哪吒》后,似乎人人记住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憎世之言。“命”真的不能篡改吗?不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深刻注解。

看过《哪吒》后,似乎人人记住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憎世之言。“命”真的不能篡改吗?不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深刻注解。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经有过如下言论,他说:“你一辈子有多少财富,是有定数的。如果你一直等,顶多是按定数给你。定数,是当你不努力时它才叫定数;一旦努力,定数就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心底都该有一杆秤,称称自己的斤两,问问'我配得上多少财富'?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要防陷阱。”

"命里有时终须有"常挂嘴边,却不知这句话本是劝人豁达,却被懒惰者当作躺平的幌子。

老话说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定数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像面团般能揉能塑。

黄河改道九曲十八弯,何曾因"定数"二字停止奔涌?人在定数面前,当学精卫填海的倔强,而非守株待兔的愚钝。

财富如水,心胸似器。有人捧着金碗接水,却因器小易盈;有人凿开山石成潭,终得千顷碧波。

明朝首辅张居正言:"富贵如花,不精心浇灌必凋零。"钱财最是势利眼,专往会花钱的人怀里钻。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敛财手段通天,最后反被金银锁住了性命。

反倒是陶朱公范蠡,三散家财三聚富,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天道。

春秋时期,范蠡最是通透。他助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泛五湖,化身"鸱夷子皮"经商。

在齐国海边煮盐贩鱼,不出三年富甲一方。可他偏将万贯家财分给流民,自己布衣芒鞋再出发。到了陶地,他观察"诸侯四通"的商机,不出五年又成巨贾。

这般散财聚德的本事,恰似庄子所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钱财在他手中,不过是渡人渡己的舟楫。

今人总羡慕鸿星尔克"野性消费"的奇迹,却不知这背后藏着千年商道。

去年郑州暴雨,这家亏损企业捐出五千万物资,看似"傻气",实则暗合《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智慧。

老农种地,春播时不问收成,秋收时自有厚报。网友用订单托起民族品牌,恰印证了"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的市井哲学。

可叹世人多不懂"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道理。

北京昌平那位拆迁户,一夜暴富后花天酒地,不出四年便败光家产。这让我想起《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钱财如烈马,没练过骑术的人硬要逞强,迟早摔得鼻青脸肿。就像山西票号祖师雷履泰说的:"银钱过手要带三分敬畏,七分清醒。"

真正的高人,都懂得"日拱一卒"的修行。曾国藩三十岁前屡试不第,却坚持"结硬寨,打呆仗",终成晚清中兴名臣。

财富定数,说到底不过是心性修为的投影。当你修炼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境界,钱财自会循着德行的轨迹汇聚。

就像农民春种秋收,顺应天时而不违农时,仓廪自然充实。

曾仕强教授穷尽半生研读《易经》,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智慧凝练成《易经真的很容易》,一如拨云见日明灯,用大白话解读阴阳变化,把晦涩卦象化作生活指南。

书中揭示的财富真谛,不是教人投机取巧,而是引导读者在"格物致知"中修炼心性。

定数不是栓牛的绳,而是催人奋进的鼓。你尽管心怀善念、踏实努力,把德行修得像大地般厚实,把眼界扩得像天空般辽阔,那时你会发现,所谓定数,不过是你攀登路上的一块基石 —— 踩上去,便能看见更高的山、更美的景。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哲学家卡尔·荣格对“命运”的解读,几乎和曾仕强教授如出一辙,他在《红书》中说:“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所谓的逆天改命,逆的不是天,而是你的本能”。

荣格作为西方心理学奠基者,他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度研究和爱好者。《易经真的很容易》,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在商海浮沉的创业者,都能从书中找到照亮前路的光。

曾教授用毕生心血,把晦涩的经典化作春风化雨,让你在轻松阅读中,懂得如何修德聚财、处世为人。与其在迷茫中徘徊,不如捧起这本书,让老祖宗的智慧,为你的人生铺一条更稳更宽的路。

若在财富迷雾中徘徊,不妨翻开这本智慧宝典。千年东方智慧,真正的富贵不在金银堆里,而在明德至善的心田之中。

来源:长安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