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快速传播,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它从单纯的历史文化守护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快速传播,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它从单纯的历史文化守护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力量。
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策划推出专题报道,从各个维度感受博物馆“可传统、可科技、可时尚、可文艺、可趣玩”的百变属性,从中一窥贵州的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变化与趋势。
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贵州各类博物馆推出不少新展览和活动,不仅可以前往博物馆打卡,还能静心感受文物魅力,触摸文明温度,聆听历史回响。
——编者按
“娄山关大捷打得振奋人心。”5月14日,遵义会议纪念馆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吸引不少观众争相体验,观众刘莉在融合虚拟现实(VR)体验中感动得眼含热泪。
这是遵义会议纪念馆与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制的VR体验项目。
走进体验区,当观众头戴VR,长征历史以第一视角呈现面前——
VR技术营造出战机轰鸣划破长空的逼真场景,湘江战役的惨烈瞬间得以还原;竹筏渡江汹涌澎湃的水花飞溅;遵义会议召开时的人物、桌椅、文件清晰可见,环绕音效中传来代表们的激烈争论;娄山关大捷漫山红旗与冲锋号角让人真切体会到胜利的激动……一个个可感、可触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在眼前展现。
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是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公司,主要运营遵义会议红色文化数字化系列项目,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文创产品、红色教培、游戏、动漫、影视、虚拟现实、区块链应用、红色元宇宙生态体系等项目。
贵州探源数字文化副总经理靳军介绍,《转折·从头越》项目紧扣“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红色文化数字化”主题,运用VR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打破时空界限,将革命历史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讲好红色故事。
谈及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合作,靳军表示,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遵义会议纪念馆是红色文化大IP,其超高人气流量为项目的落地增加了可能性。
在项目建设中,该公司通过深化与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战略协作,有机整合馆内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数千件红色文物活化为可交互的数字资产,提升了贵州红色博物馆的展陈水平。
与此同时,贵州探源数字文化还开设“转折·从头越”文创手办商店,围绕遵义会议红色IP及“转折·从头越”大空间虚拟现实沉浸体验项目,研发、生产及销售具有良好主题关联性、场地适配性、技术融合性的文创产品。产品形态包括实物类产品、数字类产品、体验类产品等。
在产品开发方面遵循“文化深度×创意转化”原则,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行文化、非遗技艺等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红色文化+”特色产品,开发数字藏品、文创+科技产品、可持续文创产品等。充分发挥文化赋能、科技赋能,通过创意转化,提升产品卖点和附加值。
“五一”假期试运营以来,探源数字文化《转折·从头越》项目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文创手伴商店共销售商品2394件,未来收益可观。
靳军表示,接下来,该项目还将串联起遵义这片土地上值得人们踏访、探索、感悟的山山水水,形成“虚拟体验+实地打卡”的传播闭环,与更多博物馆开展合作,助推贵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转折·从头越》项目为红色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与路径。此外,贵州省博物馆注重文旅融合发展,在文创和IP打造等方面与专业企业合作,打通文旅融合新链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正在悄然转变角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黄蔚
文/赵相康
海报设计/王子琪
编辑/陈江南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