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贵 | 如何为提振消费提供统计支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09:54 2

摘要: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列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之一。题中之义包涵健全服务消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监测、加强买方分地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统计等等。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列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之一。题中之义包涵健全服务消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监测、加强买方分地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统计等等。

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的内涵与价值

全口径消费统计是指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所有消费领域的数据,包括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公共消费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涵盖传统的实物消费,还包括数字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兴消费形式。该制度具有五个特征:

一是全面性。这是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统计范围的广泛性和统计内容的全面性上。它涵盖了所有消费主体、消费领域、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能够全面系统反映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品质、消费趋势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运行状况。二是动态性。动态调整统计指标和方法,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反映消费市场的最新趋势。三是科学性。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科学方法和技术,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是可比性。需要建立统一的统计标准和口径。五是开放性。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来源,包括政府统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等,构建开放、共享的统计体系。

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不仅是统计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可以真实、及时统计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的数据,从而测算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贡献,为制定就业、消费、投资、进出口、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消费统计制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全球性的,国际统计组织与发达国家及地区正积极谋划应对之策。因此,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统计事务中的话语权,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有助于驱动国际统计标准的修订与发展。

加快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

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7.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但现行服务消费统计,尤其是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消费的统计,不能全面反映消费的规模、结构、品质及变化趋势。加快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优化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面、动态的消费统计体系。一要扩大消费统计范围,将数字、绿色、智能、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健康、养老、共享经济、体验化等新兴消费领域纳入统计范围,建立相应的消费统计指标和分类标准,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二要细化服务消费分类,增加反映消费升级、消费品质、消费满意度等维度的指标,全面反映服务消费的规模、结构和变化趋势。三要加强农村消费统计体系建设,完善数据收集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改进数据统计方法,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与电商平台、支付机构等的数据合作,提高网络消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消费数据利用效率,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服务。

构建服务消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当前新技术、新创意、新需求带动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场景跨界融合带来新的增量消费需求。要从全口径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中选取服务消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的重要指标,建立统计监测体系。通过统计监测评价,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强化部门协作和数据共享,形成统计工作合力。统计工作涉及多层级、多主体、多维度,因此要全社会加强协同合作。一要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统计工作合力。二要明确消费统计数据的共享范围、标准和程序。三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消费统计工作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端化。四要打破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实现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数据共享效率。

提升统计人员专业能力,建设高素质统计队伍。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人才是关键。要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使统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的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引进高素质统计人才,优化统计队伍结构;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质量意识。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高质量开展统计工作。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机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推进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计信用评价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统计生态环境。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高金智库)副院长,上海市统计学会副会长]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