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湖区在安吉县捐苗促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助力搭建“青川茶智”数字化平台,在擦亮茶品牌、强化茶科技、壮大茶产业等方面同步发力,有力推动了青川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汶川地震援建到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至今,跨越1700公里,杭州市西湖区与青川县已携手走过了16载。
2018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浙江亲人深情厚谊的“白叶一号”茶苗落户青川,续写“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新篇章。
西湖区在安吉县捐苗促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助力搭建“青川茶智”数字化平台,在擦亮茶品牌、强化茶科技、壮大茶产业等方面同步发力,有力推动了青川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青川,7075.5亩“白叶一号”茁壮成长。“小茶叶”成为“大产业”,产出“高效益”,青川县茶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40亿元。
飘香的座座茶山、轰鸣的加工车间、精致的茶味新品,共同谱写着“山海情”的时代新篇。
创新研发新品大受好评
开辟全新消费场景
在4月举行的2025西湖·青川茶文化交流暨青川白茶开茶季开幕式上,青川白茶发酵饮料和白茶啤酒两款产品格外亮眼。这是浙江天顺控股集团联合浙江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驱动,攻克精深加工技术难题,延伸产业链条,突破传统茶叶加工模式,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
白茶发酵饮料、白茶啤酒等高附加值新产品,见证着“白叶一号”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食品工业的跨越,“青西记”这一品牌名称凝聚着深深情谊。
“作为杭州市民,参与西湖—青川东西部协作,义不容辞。”浙江天顺控股集团区域执行总经理徐億告诉记者。
白茶发酵饮料利用青川白茶中富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活性成分,采用专利菌种进行定向发酵,既保留了白茶清香淡雅的风味特征,又通过微生物转化产生了丰富的益生菌和功能性代谢产物,成为青川特色伴手礼和健康饮品新选择。
白茶精酿啤酒独特的“茶香+酒韵”复合风味打破了传统茶饮与酒类的界限。据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技术团队通过上百次试验才确定了白茶添加的最佳时机和比例,为“白叶一号”开辟了全新的消费场景。
这,书写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升级新篇章。
“青川茶智”平台智慧赋能
全覆盖智能化管护
“青川茶智”数字综合服务平台集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布设气象观测站、土壤墒情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土壤氮磷钾等10类生产数据,形成茶园“数字孪生”模型,全县建成数字化茶园2467亩。
为实现白茶更精准管护,2021年,青川县、杭州市西湖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50万元,在青坪村“白叶一号”基地选取150亩,试点开展数字化种植管护试点工作,打造“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通过采集茶叶生长环境数据生成关于围绕青川“白叶一号”的定制化设计,精准管护,让茶苗长得更好。
2018年“白叶一号”落户青川以来,浙江省安吉县组建专家队伍进行指导,但路途遥远,不利于茶叶获得及时精确管护指导。有了“青川茶智”,安吉专家足不出户便可实时看到“白叶一号”生长状况,在线指导青川茶农。
从45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至今,青川陆续建成“白叶一号”标准化种植基地7075.5亩,其中5318亩茶园全面投产,覆盖6个乡镇14个村社。据测算,2028年“白叶一号”全面进入丰产期后,年鲜叶产量可达70万斤、产值2.8亿元,带动户均年增收突破9000元。
线上线下发力打通销路
“感恩叶”紧俏又好价
2024年6月,浙江省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局局长,杭州云谷发展中心主任沈瑜维到青川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积极协调推动2024年西湖·青川东西部协作文化交流暨“广供杭州”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沈瑜维充分利用东部资源优势,积极协调蓝天下传媒集团、华大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前来考察调研,促使“白叶一号”成为阿里集团接待用茶。“我将继续为进一步增进西青两地深情厚谊、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贡献力量。”他说道。
“线上+线下”结合,稳步开拓销售市场,才能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通过共建“东西部消费协作示范工程”,青川山珍在杭州重点商圈设立品牌旗舰店,青川白茶就此入驻长三角。与此同时,创新“村播矩阵”模式,培育本土主播20余名,在抖音、快手常态开展“春茶预售”等直播活动。
目前,青川白茶每斤价格稳定在2800元左右,虽然卖出了“黄金价”,但依然是市场“紧俏货”。这一承载着浙江人民深情厚谊的“绿叶工程”,已经升级为“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东西部协作新典范。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欣
编辑:罗杰 校对:吴敏佳
责编:李凌 编委:杨俸润
来源:广元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