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建议大家:少吃萝卜洋葱、多吃三样,顺季而食护安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3:32 2

摘要:每年霜降前后,朋友圈总会冒出一堆“秋补进补指南”,萝卜、洋葱、牛羊肉轮番上阵,仿佛秋风一起,就该往肚子里添点“热乎气”。

每年霜降前后,朋友圈总会冒出一堆“秋补进补指南”,萝卜、洋葱、牛羊肉轮番上阵,仿佛秋风一起,就该往肚子里添点“热乎气”。

但现实摆在眼前:进补的锅还没热,血脂血糖就先飙上去了。那些自以为是的“贴秋膘”,其实是给身体添堵。气候转凉,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地大吃大喝。霜降节气,真正考验的是我们是否理解身体的节律,而不是盲目跟风。

研究显示,过量摄入辛辣温热类食物,尤其在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会显著增加呼吸道刺激、肠胃负担。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春夏高出30%以上,其中饮食结构失衡是主要诱因之一。

所以,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吃的那些“滋补食材”,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病”?

萝卜、洋葱虽好,但要看什么时候吃

很多人一入秋就开始狂吃白萝卜、红皮洋葱,理由是“祛寒、润肺、通气”。确实,两者在中医典籍中都被归为“温通”类食物,适合体质偏寒、湿滞者食用。

但问题是,现代人多数处于“虚热夹燥”的状态——作息紊乱、情绪压抑、饮食油腻,哪来那么多“寒气”可驱?

霜降时节本就干燥,气温骤降后,吃太多辛辣温热的食物,会让呼吸道黏膜更干燥,甚至诱发慢性咽炎、鼻炎反复发作。

2021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霜降至立冬期间,呼吸道疾病就诊率较平日上升了22%,其中超过六成患者饮食偏重辛热。

洋葱和萝卜固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硫化物等活性成分,但如果在干燥气候中大量进食,会加重内热、诱发口腔溃疡、便秘、甚至失眠。这并不是“个别人反应大”,而是违背了“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真正该多吃的,是这三样顺季之选

霜降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的饮食重点,应从“祛”转向“润”,从“补”转向“养”。以下这三样食物,才是霜降节气的“应季良配”。

第一样:

梨不是简单的水果,而是天然的润燥剂。特别是秋冬交际时节,它富含果胶、维生素C和甙类成分,对缓解咽干、干咳、多痰极有帮助。

《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肺清心,降火生津”。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梨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助于稳定免疫系统。

尤其是川贝炖雪梨,虽是传统吃法,但其科学基础在于“润肺、化痰、提高呼吸道黏膜防御力”。而非“老祖宗都吃”,我们也得跟着吃。

第二样:百合

百合,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道甜品材料,它在霜降时节的作用远超想象。百合含有丰富的植物碱、多糖类物质,具有补肺养阴、清心安神的作用。

对因季节交替导致的焦躁、失眠、心悸,百合入食是特别温和又高效的方式。尤其是干百合煮粥,既能润肺止咳,又利于肠胃吸收。

研究指出,百合中的黏多糖结构与某些神经递质有亲和作用,可辅助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季节性情绪波动。这不是玄学,而是神经科学的体现

第三样:山药

山药是霜降节气里的“百搭王”,无论是煲汤、蒸食还是打泥,它都能完美融入。更重要的是,山药性平味甘,不燥不寒,适合各种体质人群。

《中国药用植物志》指出,山药富含黏液蛋白、胆碱、淀粉酶等成分,能增强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波动。

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山药是“肠道的温柔呵护者”,也是“血糖的平衡器”。它不像洋葱那样辛辣刺激,也不似萝卜那样易寒伤胃。

霜降养生,别被“进补”两个字带偏了方向

很多人一听“进补”,下意识就是红枣枸杞、桂圆牛肉汤轮番上场。但真正的健康养生,从不是“往嘴里猛塞营养”,而是顺应身体节律,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大,人体代谢趋缓。此时肝肾功能逐渐进入“蓄积期”,不宜吃得太油腻、太燥热。

研究表明,节气变化影响的不只是外部气温,而是内分泌、免疫功能乃至情绪状态的整体变化。如果饮食不跟上节律,容易引发“节气性疲劳”,表现为嗜睡、易怒、肠胃紊乱等。

一个真实案例,足以说明问题

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接诊了一位30岁的互联网从业者,霜降后连续吃了两周牛肉火锅、葱爆羊肉,自觉“贴秋膘”。结果突然出现口干舌燥、夜间盗汗、便秘失眠等症状。

检查发现,他的血脂、肝酶、尿酸指标全面异常。医生指出,这种“秋补上头”,实则是饮食节奏错乱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早期表现

这个案例并非个例,而是多数年轻人“自以为会养生”的缩影。吃的东西没错,错的是时机和数量。

顺季而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现代医学的共识

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饮食指南中明确指出,节气变化应对应季食材进行调整,不宜长时间进食高热量、高辛辣食物,尤其在秋冬过渡期,需重视“润燥、护阴、助眠”三大原则。

这不是“中医玄学”,而是基于代谢节律、生物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系统研究结论。

我们不是不能吃萝卜洋葱,而是不该在霜降时节把它们当成主角。

霜降不补,冬季难熬?错了!

真正的“补”,是给身体一个恢复自我调节能力的机会,而不是靠外力不断堆砌营养。三样顺时之食,远胜十味昂贵药材

梨润肺、百合安心、山药健脾,每一样都是大自然给霜降时节的“节气密码”。

不盲目、不跟风、不炫耀,是霜降养生的底色。更重要的是,我们终究要学会:食物不是用来“治病”的,而是用来“养命”的。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节气饮食指南:霜降篇[J]. 健康报, 2021, (10): 34-36.

[3] 王东华. 节气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关系研究[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 56(8): 715-718.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