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承载苹果“轻薄旗舰”野心的iPhone Air,刚于10月22日正式开卖便陷入品控争议。首批入手的用户陆续反馈,新机出现镜头内部起雾、屏幕侧边泛绿、扬声器电流声等多重问题,让这款定价7999元起的机型,在“史上最薄iPhone”的光环下,暴露了令人尴尬的品质短
承载苹果“轻薄旗舰”野心的iPhone Air,刚于10月22日正式开卖便陷入品控争议。首批入手的用户陆续反馈,新机出现镜头内部起雾、屏幕侧边泛绿、扬声器电流声等多重问题,让这款定价7999元起的机型,在“史上最薄iPhone”的光环下,暴露了令人尴尬的品质短板 。
三大问题集中爆发,首发用户吐槽“踩坑”
iPhone Air的品控问题在开卖首日便集中显现,多个高频使用场景的缺陷直接影响体验。
镜头进雾成为最受关注的硬伤。多位用户表示,新机使用仅一天,后摄模组内部就出现明显水雾,即便未接触液体或处于潮湿环境,雾气也持续不散 。有用户实测发现,在室内外温度骤变时,雾气会变得更加浓重,严重遮挡画面导致拍照模糊。这并非表面水汽残留,而是机身密封失效导致的内部进水,有技术博主分析,可能与机身密封结构设计缺陷或模组贴合工艺瑕疵有关,使得官方宣称的防水能力未达标准 。
屏幕泛绿则重现了iPhone 17系列的“老毛病”。用户反馈,正面观看时屏幕显示正常,但倾斜角度查看大面积白色界面(如苹果官网)时,屏幕下方会浮现淡淡的绿光,部分机型甚至出现“半屏泛绿”的情况 。这种现象虽在OLED屏幕中偶有出现,但作为定位高端的机型,首批产品就暴露此类问题,引发用户对面板质量的质疑。
扬声器电流声同样令人困扰。由于机身极致轻薄导致内部空间紧凑,元件排布更密集,当音量调大时,顶部扬声器会发出“滋滋”的电流杂音,在播放音乐或视频时尤为明显,有用户形容“像轻微电击声,听久了十分刺耳” 。更尴尬的是,这一问题在iPhone 17系列中已被投诉,此次在Air机型上再次出现,被质疑未进行针对性优化。
超薄设计酿隐患?苹果回应仅提“退换货”
此次集中爆发的问题,被业内指向iPhone Air的“极致轻薄”设计取舍。为实现5.6毫米的机身厚度和165克的重量,苹果可能在多个环节做出妥协:为压缩空间削减了密封圈厚度,导致防水密封性下降;高密度元件排布不仅加剧了电流声问题,也可能影响散热,间接导致镜头内部因温差产生水雾 。同时,有观点认为,成本控制下的质检流程放松,进一步增加了品控风险。
面对争议,苹果客服给出的回应较为笼统,称这些问题“并非正常情况,可能与软硬件故障有关”,建议用户反馈问题供工程师排查,但未说明具体原因及解决方案 。客服仅强调“品控有严格把关”,并引导存在问题的用户通过14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解决,未提及是否会通过系统更新修复或启动召回 。
首发遇冷叠加品控争议,市场信心受冲击
iPhone Air的品控风波,恰逢其在华首发遇冷的背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担忧。发售当日,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的苹果零售店未出现排队抢购场景,多数顾客仅驻足体验,“看客比买家多”,部分配色虽售罄但整体客流转化低迷 。
用户对产品的不满还叠加了性价比争议。这款仅配备单主摄、3050mAh小电池的机型,起售价高达7999元,比部分安卓旗舰的顶配版本还高,却在基础品控上频繁“掉链子”。有用户吐槽:“为了轻薄牺牲续航和影像还能理解,连基本的质量都没保障,实在说不过去”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传闻称iPhone Air因销量不达预期已暂停生产,虽苹果客服否认,但品控问题无疑会进一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
结语:高端定位需配品质底气
对苹果而言,iPhone Air的品控争议不仅是单一机型的危机,更可能削弱用户对品牌品控能力的信任。从iPhone 17系列到Air机型,相似问题反复出现,暴露了产品迭代中对用户反馈的响应不足。
目前,14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虽能解决部分首发用户的问题,但对品牌口碑的伤害已客观存在。若想让“轻薄旗舰”真正站稳市场,苹果不仅需要尽快查明问题根源,通过硬件改进或软件修复彻底解决缺陷,更需在设计创新与品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毕竟对高端机型而言,“薄”的体验升级,绝不能以“糙”的品质妥协为代价。对于观望用户,或许等待后续批次产品或官方解决方案出台,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来源:云朵寻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