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家和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集体活动里却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其实,日常互动中的社交训练能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同理心,就拿餐桌社交来说吧。
在幼儿园工作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家和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集体活动里却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其实,日常互动中的社交训练能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同理心,就拿餐桌社交来说吧。
有些孩子在家吃饭时,喜欢把自己爱吃的菜拉到面前,根本不管别人。有个叫轩轩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后来,我组织了“餐桌礼仪小课堂”,让孩子们轮流当“小管家”负责分菜。轩轩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考虑别人的需求,会问其他小朋友喜欢吃什么,还能把菜均匀分给大家。从那以后,轩轩懂事多了,更受小朋友欢迎。
除了社交训练,给孩子独立决策的机会也很重要,这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在幼儿园游戏时间,我会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游戏伙伴和内容。有一次,几个小朋友为玩具起了争执,我没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悦悦提出“轮流玩”的办法,大家都觉得不错。通过这次经历,悦悦不仅学会解决问题,还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正向反馈的情感引导能让孩子形成积极心态。我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情绪日记”。晨晨小朋友遇到困难就容易哭鼻子,他妈妈按照我的建议和他一起写日记。每天晚上,晨晨和妈妈分享当天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妈妈用“我看到你今天很努力地尝试了”鼓励他。一段时间后,晨晨变得乐观开朗,遇到困难更有勇气面对。
这些训练方法可不是随便想出来的,背后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来学习。在餐桌社交中,孩子看到别人有礼貌的行为,就会跟着学。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当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成长。就像在游戏决策中,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能满足他们的自主需求,从而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这些理论,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些训练方法能起作用了。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培养人格魅力的方法也有所不同。3 - 4岁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但不太会表达想法。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简单对话,鼓励他们说出感受。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后,问问他们玩得开不开心,最喜欢哪个玩具。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些简单选择,像穿什么颜色衣服、吃什么水果,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到了4 - 5岁,孩子社交需求增加,家长可以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像亲子游、社区活动等。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学会分享和关心别人。比如野餐时,让孩子把零食分给其他小朋友。同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小问题,和小伙伴有小矛盾时,让他们自己沟通解决。
5 - 6岁的孩子有了一定判断能力,家长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培养思考和决策能力。比如选择兴趣班时,和孩子一起分析特点,让他们自己决定报哪个。当孩子遇到困难,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点亮孩子生命的光芒。孩子的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是在早期经历中慢慢塑造出来的。通过日常互动中的社交训练、独立决策机会和正向反馈的情感引导,我们能帮助孩子形成真诚、自信、富有感染力的个人特质。我们要用心观察孩子,用爱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绽放光彩。
来源:二公主育儿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