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无蚊国”沦陷,冰岛首次发现蚊子,这意味着什么?|【经纬低调分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11:51 2

摘要:冰岛已不再是无蚊之地。10 月 16 日-18 日,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北约30公里的露天环境中发现三只蚊子。这是该国首次在自然环境中发现了三只蚊子 —— 两只雌性和一只雄性。

“嗡嗡嗡……”冰岛 “无蚊国” 的地位彻底保不住了。以前,全球只有冰岛和南极洲是没有蚊子的地方,结果今年 10 月冰岛直接被三只小蚊子 “攻陷”了!

据《冰岛观察家报》报道,冰岛已不再是无蚊之地。10 月 16 日-18 日,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北约30公里的露天环境中发现三只蚊子。这是该国首次在自然环境中发现了三只蚊子 —— 两只雌性和一只雄性。

发现者比约恩・Hjaltason 在 “冰岛昆虫”(Skordýr á Íslandi)Facebook 群组的帖子中表示:“我一眼就看出,这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生物。”

据《冰岛观察家报》报道,冰岛自然历史研究所的昆虫学家马蒂亚斯・阿尔弗雷德松已确认,这些蚊子学名是环跗脉毛蚊。

Hjaltason 在 Facebook 帖子中写道:“最后一座堡垒已然失守。”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专家推测可能是气候变暖。今年地球 “发烧” 太严重!冰岛五月热到破纪录,埃伊尔斯塔济机场测出 26.6℃,比过去十年同期高 10℃多,水体不结冰时间变长,蚊子才终于找到 “生存窗口”。

现在大家都在蹲后续:这三只能不能熬过冰岛冬天?气候变暖和冰岛出现蚊子有着怎样的关联?以下,Enjoy:

01

冰岛为何能做到没有蚊子?

针对冰岛没有蚊子的问题,科学家们曾深入探讨过,形成几个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蚊子没有办法真正 “抵达” 冰岛。这个岛国与邻国之间隔着数百英里的海洋,天然的地理屏障使得蚊子难以通过飞行到达这里。

但蚊子确实能通过飞机传播。冰岛大学湖沼学(研究湖泊与淡水的学科)荣誉退休教授吉斯利・马尔・吉斯拉松就证实了这一点—— 他曾在一架从格陵兰岛飞往冰岛的航班上捕捉到一只蚊子。此外,他在 2017 年接受冰岛英语刊物《雷克雅未克 Grapevine》采访时表示,即便在严寒温度下,蚊子也能在飞机起落架上存活数小时。

吉斯拉松解释道,缺乏适宜的繁殖栖息地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冰岛机场附近有大量池塘和沼泽—— 这些都是蚊子产卵的理想场所。

更多的观点认为,冰岛没有蚊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冰岛恶劣的气候。蚊子进行的是有性繁殖,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卵子和精子才能产生后代。

雌性蚊子会将雄性的精子储存在储存器官中。当她准备好时,她会将精子的释放与排卵相协调。精子和卵子聚集在一起,共享遗传信息,并产生受精卵。然后,雌性蚊子将受精卵产在水中或附近。

蚊子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一旦进入水中,卵就会孵化成幼虫。几天或几周后,幼虫会发育成蛹(想象毛毛虫变成蛹)。几天后,成虫阶段的蚊子从蛹中出现。这个周期可能需要两到四个星期,但在较高的温度下,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在短短一周内完成。这种较短的生命周期直接导致蚊子数量增加。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助理教授、昆虫学家罗伯特・琼斯告诉《生活科学》,蚊子幼虫需要在未结冰的液态水中才能发育。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等极寒区域,部分蚊子物种会通过卵期休眠来存活——它们能在结冰的水中忍受数月之久。

他表示:“在中欧部分地区等较温暖的地方,蚊子可能会以卵或幼虫的形态,在相对隐蔽且不会结冰的水体中越冬,也可能以成虫形态躲在洞穴或其他受保护的场所过冬。”

(图片说明:伊蚊属蚊子的微距照片。图片来源:Nils Robert/Getty Images)

琼斯指出,尽管未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冰岛可能会出现蚊子,但传播疾病的伊蚊属(Aedes)蚊子不太可能在当地形成稳定种群,因为这类蚊子需要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才能存活。

冰岛的气候介于两者之间:漫长的冬季,以及春秋两季频繁的冻融循环,导致水体反复结冰、融化、再结冰。琼斯说:“这些循环会干扰蚊子的发育,在它们羽化为成虫之前杀死卵和幼虫,使得种群很难建立起来。”

虽然冰岛的地热泉在冬季不会结冰,但对于适应高纬度环境的蚊子幼虫来说,这些泉水的温度可能过高。他补充道:“此外,地热水的化学成分也可能不适合蚊子发育。”

02

冰岛的天然屏障被击破,是“气候变暖”导致的吗?

随着全球变暖,冰岛的无蚊状态或许不会永远持续。

昆虫学家琼斯指出,春季和秋季气温升高,可能会延长静止水体不结冰的时间,从而让蚊子得以建立永久性种群。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伊莫・汉森对此表示认同。他告诉《生活科学》:“目前我们看到,热带蚊子正在美国向北扩张分布范围,”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地区的冬季正在变暖。

的确,最近几年,“史上最热一年”的纪录总是被刷新,冰岛也在今年5月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热浪。以往,冰岛五月的气温可能永远不会超过 20°C,而今年5月15日,冰岛的埃伊尔斯塔济机场记录的气温为26.6°C,这打破了冰岛有纪录以来的5月最高气温,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比过去十年同期气温高出了10°C以上。

这次高温天气是冰岛 5 月份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热浪。类似的高温天气则是发生在1976 年 7 月和 1991 年 7 月。 此外,1939 年 6 月也发生了大热浪,当时的泰加霍恩达到 30.5°C,创下冰岛有记录以来的温度。

同在2025年,地球又开启了“发烧”模式。2025 年 1 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飙升至 13.23℃,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75℃,成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 月。而 2024 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也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 1.55℃,首次突破了《巴黎协定》设定的“1.5℃目标”。

此前,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在未来5年,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也就是1850年至1900年的水平高1.5摄氏度。而2015年全球近200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提出,在本世纪内,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将被控制在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高2°C以内,最好不超过1.5°C。

为何1.5℃是一个具有警示作用的指标。其实,1.5℃阈值是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期高1.5℃。

选定1.5℃作为临界点也是多番考量的。2018年,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研究了全球气温变化保持在2℃以下与保持在1.5℃以下之间的差异。

他们发现,即便只存在零点几度的差别,都会给地球带来额外的不利后果:它将使海平面平均再上升10厘米;全球小麦产量将减少7%;严重降雨事件的强度将增加2%……从具体地区来看,在地中海地区,升温2°C所导致的淡水供应量下降的幅度是升温1.5°C情况下的两倍;世界上一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东南亚,如果气温再升高0.5°C,作物产量的下降幅度将更大;到2100年,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C将会避免1.5亿人过早死亡。

研究还表明,地球每升高1摄氏度,就能不成比例地带来生态系统巨大的连锁反应。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的水分就会增加7%,进而导致更多的暴雨;而水分蒸发流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燥。同时,热带风暴成为更高级别飓风的几率每十年增加8%,那么,被野火烧毁的森林面积也会翻倍。

那么,如果全球气温升高超过1.5℃这个阈值,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便增加。根据IPCC预测,全球气温从1.5℃升高至2℃,可能意味着:每五年至少一次遭遇严重热浪和洪水的人数将达到17亿;海平面上升10厘米,海洋将吞噬更多的城市;多达数亿人将面临气候相关风险和贫困;全球渔业捕捞量将减少150万吨。

冰岛出现蚊子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从极端高温到极端天气,每一个异常自然现象的出现都可能切实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

英国《新科学家》发表研究指出,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与现在做着同样的工作,住着同样的房子,每日出行开着同一辆车。但我们身处的地球却发生了不可挽回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正在一步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

它可能是一两只小蚊子,可能是一场倾盆而下的大雨,更可能是突如其来的高温天气或极寒天气。

如同纪录片《漂流北极圈:冰上一年》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在气候危机中幸免。」气候变化以年为单位不断刷新底线,地球的求救信号已无法被忽视。

References:

1.Are there any countries with no mosquitoes?

2.The most significant May heatwave ever recorded in Iceland

3. 热热热,地球要变成“火球”了吗?来源:经纬创投

来源:科学平头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