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片里,他穿着十几块钱的居家服,头发花白,身后是塞满旧书的屋子,角落里摆着10元一桶的矿泉水。
近日,一张合影,意外让79岁的李保田重新“出圈”。
照片里,他穿着十几块钱的居家服,头发花白,身后是塞满旧书的屋子,角落里摆着10元一桶的矿泉水。
谁能想到,这个住在简陋小屋、靠修画打发时间的老人,曾经是手握金鸡、百花、华表的大满贯影帝。
网友惊呼:“这是《宰相刘罗锅》的刘罗锅?”
一时间,评论区炸了:有人敬佩他清高,有人惋惜他落寞。
但问题是:
当整个娱乐圈都在卷奢华与流量,他的清贫,到底是坚守初心,还是时代淘汰的象征?
1960 年的春天,徐州地区梆子剧团来了一个14岁的少年。
他身材瘦小,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倔强。
这个少年就是李保田。
"丑角?为什么让我学丑角?" 李保田不解地问剧团老师。
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丑角不是丑,是真。
能把丑角演好的,才是真本事。"
这句话,成了李保田艺术生涯的第一盏明灯。
在剧团的七年里,李保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功。
压腿、下腰、练嗓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汗水浸湿了练功服,血水染红了舞鞋,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
1978 年,32 岁的李保田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
当他拿着报名表出现在考场时,考官们都愣住了。
"你都 32 岁了,还有家庭,为什么还要来读书?"
李保田挺直了腰板:"因为我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表演艺术。"
然而,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中戏的四年里,李保田如饥似渴地学习表演理论,
他第一次意识到,表演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1983 年,李保田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角色: 电影《闯江湖》中的张乐天。
这是一个丑角艺人,与他早年的戏曲经历不谋而合。
在拍摄现场,李保田展现出了惊人的敬业精神。
为了演好一个摔倒的镜头,他反复练习了几十次,直到膝盖都磨破了皮。
导演心疼地说:"保田,差不多就行了。"
李保田却摇摇头:"不行,这个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生活依据。"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让李保田在业内逐渐崭露头角。
1987 年,他凭借《人鬼情》获得第 8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演技获得业内肯定。
站在领奖台上,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
1993 年,李保田接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角色:《凤凰琴》中的余校长。
这是一个山区民办教师,朴实无华,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保田深入山区体验生活。
他和当地教师同吃同住,一起上课,一起批改作业。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他真正理解了什么是 "教书育人",什么是 "无私奉献"。
电影上映后,余校长这个角色感动了无数观众。
李保田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的最佳男主角,实现了中国电影三大奖的大满贯。
站在领奖台上,李保田的心情格外复杂。
他想起了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想起了那些默默奉献的教师们。
让说:这个奖应该属于他们。
1996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播出让李保田家喻户晓。
当年 37% 的收视率,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超越的纪录。
他饰演的刘墉机智幽默、正直善良,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刘罗锅,谈论李保田。
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红,李保田却显得异常冷静。
他拒绝了所有的商业活动,拒绝了所有的广告代言,依然保持着低调的生活。
当时一个广告就有五六十万的报酬,这在 90 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李保田对此的解释是:
"我是一个演员,不是一个明星,我的价值在于我的作品,而不是我的名气。"
清醒的认识,让李保田在名利面前保持了难得的淡定。
在该剧之后,李保田却公开表示不再与张国立、王刚合作。
这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艺术理念的根本分歧。
李保田崇尚写实主义表演风格,注重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
而张国立、王刚的表演风格则更具娱乐性和商业化特征。
李保田曾说:
"不同的艺术理念并非对错之分,而是选择的问题。我尊重每位演员的选择,但也坚守自己的原则。"
他继续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
2003 年,李保田在《神医喜来乐》中再创辉煌。
他将喜来乐的善良正直、幽默搞笑和坎坷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该剧收视率位居当年中央电视台第一。
凭借这个角色,他获得第 21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三项大奖,以及第 23 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
随着娱乐圈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李保田发现自己越来越不适应这个行业了。
早在拍摄《神医喜来乐》时,李保田便发现原本20集的剧本被硬生生拉长到 26 集。
那些无关紧要的情节,那些拖沓的对白,让他感到无比愤怒。
在金鹰奖颁奖典礼上,当李保田凭借喜来乐这个角色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时,
他却在领奖台上公开批评制片方:"这是一部注水的猪肉"。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众人皆惊。
有人称赞他有骨气,有人批评他不懂变通。
但李保田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只在意自己的艺术良心。
2006年,在拍摄《钦差大臣》,李保田再次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这一次,他选择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艺术尊严。
他将制片方告上法庭,最终胜诉。
然而,胜诉的代价是惨重的。
李保田遭到了十几家影视公司的联合封杀,几乎无戏可拍。
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到疲惫,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的凉。
一夜之间,电话静了,邀约没了。
他点上一支烟,看着窗外的霓虹闪烁,心里默念:如果坚持真会让人孤独,那我宁愿孤独。
如果是你,在金钱与信仰之间,你会怎么选?
被封杀后,李保田选择了远离娱乐圈的喧嚣,在山东威海荣成定居下来。
春夏季节在此度假休养,冬季返回北京。
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有着清澈的海水,有着金色的沙滩,有着淳朴的民风。
在这里,李保田找到了久违的宁静。
他的生活极其简朴。
每天早上,他会到街边的小店买一个 3 元钱的早餐;
回到家里,他会泡上一壶茶,静静地读书写字;
下午,他会到海边散步,或者在公园里画画。
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书籍和古籍,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昂贵的家具,但这个简单的空间却充满了文化气息。
有一次,一个维修工到李保田家里修东西。
当他看到这个简朴的家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那个大名鼎鼎的 "刘罗锅" 的住所。
"李老师,您怎么住得这么简单?" 维修工不解地问。
李保田笑了笑:"简单不好吗?简单的生活才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创作。"
2020 年,李保田获得了第 30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奖。
站在领奖台上,74 岁的李保田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自己 14 岁时初入剧团的情景,想起了32岁时报考中戏的勇气,想起了那些年在演艺道路上的艰辛与快乐。
他深情地说:
" 这些年,我为大家服务的少了。
不是机会少了,机会一样不少,仅只是角色我不喜欢。
这么多的老头来找我,都是千人一面,没有挑战性就不想演。
去年有个老头有点意思,我演了,现在还没有公映。
没有为大家服务的时候,我就躲在家里头,一门心思的画画。
等有了合适的机会,我继续的像以往一样的、充满激情的为大众服务,谢谢!"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些掌声,不仅是对李保田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佩。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像李保田这样坚守艺术理想的人已经不多了。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
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李保田对艺术的热爱丝毫未减。
2022 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自说自画 李保田》,用画笔记录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在威海的那些日子里,李保田经常会到环翠楼公园画画。
他坐在一个塑料小凳上,面前摆放着一个褪色的马口铁水彩盒,那是他使用了三十年的绘画工具。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银白色的头发上,也洒在他正在创作的《海礁图》上。
那个画面,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定格在了时光的长河中。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画家看到了李保田的画,不禁赞叹道:"李老师,您的画真好,充满了生命力。"
李保田笑了笑:"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创作,你也能画出好作品。"
当下的娱乐圈,热搜一日千里,流量明星换了一批又一批。
但在李保田的小屋里,时间似乎停了。
一张纸、一支笔、一盏茶:这就是他全部的世界。
有人说他“落寞”,可他自己从未觉得。
在一个人人都在追求被看见的时代,他选择了“看见自己”。
李保田用一生告诉我们:
演员的最高境界,不是红遍天涯,而是演尽人心。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厌倦了浮华和喧嚣,
才会明白,那个隐居在威海的老人,
不是被时代淘汰的人,
而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
参考资料:
来源:新咖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