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码头便利店的老板娘把烟往柜台一扔,这句话像钩子,直接把他三年没回家的遮羞布撕到底。
“陈浩,你船呢?
”
码头便利店的老板娘把烟往柜台一扔,这句话像钩子,直接把他三年没回家的遮羞布撕到底。
他没船了。
去年公司把远洋线砍半,82万注册海员一夜多出来12%的“闲人”,他排在裁员名单第7页,补偿金只够付老妈护理院的押金。
回家第一天,他打开“港口帮”想靠装卸回血,日结三百五,结果第一天就撞见老李被集装箱夹断两根手指,血溅在他刚领的反光背心上,像提前写好的警告:别靠力气翻身。
夜里刷手机,同城页蹦出“库存尾货清仓”直播,主播在仓库里喊“品牌鞋9块9”,弹幕刷屏“上车”。
他灵光一闪:岸上的人爱捡便宜,船上的人最懂囤货——船用缆绳、防火闸、应急饼干,全是硬通货。
第二天他跑去找周老板,对方叼着烟在货柜缝隙里数钱,一句话:“想翻身,先压货,利息周结,逾期按天翻。
”
他押了老妈的护理卡,套出八万,租了间废弃冷库。
货拉回来才发现,所谓“消防服”是电影剧组淘汰的道具,一撕就烂;应急饼干过期三个月,喂狗都不吃。
想退,周老板甩出合同:违约金50%,爱告不告。
催债电话打到老婆那儿,家里直接炸锅。
老婆把三年独守空房的账本摔他脸上:水电、补课、房贷,一笔笔全是她深夜在直播间做客服攒的。
陈浩蹲在门口抽烟,烟灰掉在“蔚蓝家园”的宣传单上——那项目说给海员家属免费心理热线,可真要开口,谁好意思说自己被八万块尾货逼到跳楼?
他决定直播卖惨。
镜头对准冷库,背景是成箱烂货,标题写“前远洋三副含泪清仓”。
网友刷“老哥挺住”,也有人骂“活该贪心”。
连播三晚,卖出两单,共39块8。第四晚,账号因“夸大误导”被封。
走投无路,他想起护理院每月五千的固定支出。
半夜摸进去看老妈,想拔管算了,却撞见护工在走廊打盹。
监控死角里,老妈醒着,拉着他的手背写了一个字:“跑”。
跑?
往哪跑。
他真跑了,回码头,把剩下的烂货装进旧渔网,趁涨潮推进海里。
沉下去那一刻,像给自己办了一场廉价葬礼。
第二天,他换上干净衬衫,去海事局报名“近岸补给船”培训,学费四千八,学期二十天。
班里全是被裁的兄弟,有人揣着工伤证明,有人背着高利贷,没人提往事。
老师进门第一句话:“船市没了,可海还在,谁愿意从三百块一天的码头摆渡做起?
”
他举手,举得比当年考三副证书还快。
月底,他拿到临时渡口证,开的是一艘锈迹斑斑的接驳艇,往返于锚地与码头,运蔬菜、运淡水、运快递。
第一天靠泊,他把缆绳甩到桩上,动作太猛,虎口震裂,血渗进海水,咸得发苦。
可抬头看见岸上排队取菜的船员家属,其中有个小女孩举着牌子:“爸爸,欢迎回家。
”
那一刻他明白,船可以换,海可以近,只要人还在岸上,就还有下一次涨潮。
至于那八万块的洞,他没再算。
码头的人说,债像潮,退的时候自然会有贝壳留下。
他现在每天把摆渡艇擦得锃亮,等新的航线批复——听说市里准备开夜间观光航次,专拉游客看港口夜景,一人八十,提成三成。
晚上收工,他把小艇灯串成一排,远远看去,像把星星种在了海面。
有人笑他傻,他咧嘴回一句:“星星便宜,照得远。
”
没人知道,那串灯里藏着一张过期的应急饼干包装,上面用圆珠笔写着:
“陈浩,别回头,潮已经涨了。
”
来源:潜龙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