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炼化以“实力产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2:22 2

摘要:在日前圆满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一款名为缠绕结构壁管专用聚丙烯H2483的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目光。它并非出自某家新兴科技巨头,而是来自一家拥有54年厚重历史的老牌炼化企业——大庆炼化公司。

转自:大庆网

——大庆炼化以“实力产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大庆炼化常减压装置。

员工记录机泵运行压力。

绿色甲醇成功加注。

甲醇产品外运。

聚丙烯产品装车。

石蜡核心装置。

大庆炼化厂区鸟瞰。

在日前圆满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一款名为缠绕结构壁管专用聚丙烯H2483的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目光。它并非出自某家新兴科技巨头,而是来自一家拥有54年厚重历史的老牌炼化企业——大庆炼化公司。

这款产品的脱颖而出,是大庆炼化近年来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坚定不移“减油增特、减油增化、减碳增绿”,以一系列“实力产品”成功破局突围的生动缩影,更是其主动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向建设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炼化企业目标迈进的坚实一步。

时代叩问

——老企业的“增长天花板”与“破局必然性”

在经济学领域,著名的“第二曲线”理论指出,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最终归于平缓。对于大庆炼化这样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国有企业而言,感受尤为深刻。传统的炼化发展模式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的多重约束,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第一增长曲线”已难以适配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一论断,在大庆炼化五届一次职代会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深刻阐释。这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增长曲线的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企业顺应发展规律、解决自身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必然选择。

面对产能规模短期内难以扩大、“炼大化小”结构性矛盾等现实困境,大庆炼化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思危、思进、思变。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传统发展模式到达巅峰之前,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于是,一场以“实力产品”为矛,以“守正创新”为盾,向新赛道发起的突围战全面打响。其核心路径,正是聚焦石蜡、聚丙烯、绿色甲醇三大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在产业链的优化与跃升中,寻找答案。

硬核破局

——“实力产品”矩阵撑起发展脊梁

大庆炼化的转型,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产品的性能提升、一项项技术瓶颈的突破、一片片新市场的开拓上。

“小蜡粒”绽放“大光芒”

9月25日,晨光刚漫过大庆炼化厂区,炼油三部一套石蜡成型装置员工张丽娟便带着徒弟韩爱萍来到库房进行盘点。库房里,石蜡按牌号分区码放,粒蜡、板蜡等各类别包装标识清晰、备货充足。这些整齐码放的石蜡产品,将被陆续送到客户手中,用于生产不同品类的产品。

为了打造石蜡“产品巨人”,大庆炼化坚持精益求精,瞄准市场需求,推进创新研发。在5号乳化炸药复合蜡的研发过程中,项目组深入市场开展调研,主动沟通客户需求,从10余种原料中筛选调和组分。

“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动态优化复合蜡碳分布、馏程及含油量等参数,最终才确定产品配方。”研究院二级工程师王治峰说。

今年以来,大庆炼化石蜡产品攻坚进展顺利。“我们不是靠蛮干提产,而是盯着温度找方法,根据季节和原料变化调整蜡油收率、控制脱蜡温度。”炼油三部酮苯脱蜡装置三级工程师刘兴隆介绍说,两套酮苯装置以提升减二蜡油处理能力为突破口,加强与上游装置协同,成功将蜡含油量稳定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提质增产效果显著。

作为我国石化行业的知名品牌,大庆炼化石蜡产品销往国内不同地区乃至国外市场,被应用于蜡烛、纺织、医药等行业。1-9月,该公司石蜡产品销售27.32万吨,以实实在在的产量、效益和市场认可度,成为企业创效的重要支撑点。

“化工料”抢占“新市场”

今年4月,大庆炼化化工三部一套聚丙烯装置顺利完成抗冲共聚牌号EA5076试产,标志着该公司在汽车专用料生产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聚丙烯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大庆炼化矢志高端化、差异化,以硬实力冲出重围,在电力导管、城市建设、汽车制造等领域闯出一片“新蓝海”。

PPR-PA14D系列管材料是大庆炼化聚丙烯的拳头产品,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等优点。该公司瞄准市场需求,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强化客户沟通与科研投入,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产品,不断优化提升产品性能。如今,PA14D系列产品已更新至第三代,始终保持着较高创效能力。

与此同时,大庆炼化通过推进聚丙烯催化剂国产化替代、优化牌号切换方案、精细调整操作参数等举措,提升装置长周期运行水平,保证稳定可靠生产,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在国内同类装置中,大庆炼化二套聚丙烯装置创下长周期运行最高纪录。

截至目前,大庆炼化已拥有51个牌号的聚丙烯产品,其中7个被认定为新材料,H2464产品成为中国电力电缆MPP导管行业唯一推荐国产原料,实现进口产品替代。聚丙烯产品一个个创新突破成果,正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废秸秆”变身“新能源”

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大庆炼化布局绿色化转型,谋划实施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项目。

今年7月,大庆炼化生产的绿色甲醇产品成功加注在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上,实现绿色甲醇“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全流程贯通。

“前期阶段,我们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掌握航运船舶领域绿色燃料需求,为项目实施做了充足准备。”项目负责人宿志刚说。生物质天然气制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后,为我国产出第一滴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甲醇,并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摘获我国首张发酵工艺ISCC证书。

9月22日9时,大庆炼化天然气制甲醇装置操作员张丽准时开始巡检,穿梭在罐区检查储罐压力和液位。罐内储存的精制甲醇产品,是该公司在能源转型和“双碳三新”发展背景下,兼顾当下与长远,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的标志性成果。

9月30日,在天然气制甲醇装置主控室内,大庆炼化几名技术人员正根据运行参数,讨论优化精馏三塔运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相关生产人员持续优化运行操作,通过调整回流比、各塔蒸汽用量等举措,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战略升维

——从“实力产品”到“第二增长曲线”的系统工程

产品的成功,仅仅是表象。其背后,是大庆炼化围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所进行的一场系统性的、深刻的战略变革与能力重塑,核心路径是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高端化,是产业升级的核心要义。大庆炼化明确要“减油增化”“减油增特”,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中高端转”。其目标是在“炼化生精材”的产业链中,培育更多“高出一头、强出一截、好出一块”的技术与产品。石蜡精深加工、高端聚丙烯专用料的突破,正是高端化战略的直接成果。未来,企业将继续拓展这些特色业务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塑造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智能化,是驱动转型的新引擎。作为传统老企业,大庆炼化积极响应集团公司“数智石油”战略,按照“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数字化生态。这包括建立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和以MES及数字孪生为基础的生产运营平台,强化数据治理。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正积极探索利用昆仑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AI+炼油化工”创新生态,在加工负荷、产品收率、能耗物耗等具体应用场景中寻求最优解,最终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的全面升级。

绿色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大庆炼化深化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认识,系统完善“双碳三新”工作路径。其布局不仅限于绿色甲醇,更谋划了“用能端、过程端、消费端”的全过程减碳策略。提高电气化率,使热能逐步来源于绿电;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润滑产品线;积极探索绿氢、绿氨、生物燃料、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废旧塑料回收等重点项目,持续增加技术和产品的“含绿量”。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从1971年的原林源炼油厂,到1987年的原大庆油田化学助剂厂,再到2000年两厂合并成立大庆炼化,直至2023年与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的第三次重组,大庆炼化始终在变革中成长。通过打造石蜡、聚丙烯、绿色甲醇等“实力产品”矩阵,大庆炼化不仅实现了在传统赛道上的提质增效,更在高端材料、绿色能源等新赛道上实现了破局突围,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炼化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大庆炼化力量。

记者:张幸福 文 通讯员 孙庆 吕殿杰 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