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过半生,经历多了,总能听到有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他们倚仗着过往的点滴经验,以为足以应对世间万象,一提读书便摆手摇头,说没什么可学的。可细细思量就会发现,这种自以为是的笃定,并非真正的通达,而是思维早已被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看不见更远的天地
走过半生,经历多了,总能听到有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他们倚仗着过往的点滴经验,以为足以应对世间万象,一提读书便摆手摇头,说没什么可学的。可细细思量就会发现,这种自以为是的笃定,并非真正的通达,而是思维早已被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看不见更远的天地。觉得书无用,从来不是因为书太少,而是眼界太窄,脚步未远。
有些人在一个行业里干了十年二十年,便以为规则永远如此,经验牢不可破。可当时代悄然变化,新技术、新理念扑面而来时,他们却措手不及,才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经验,反而成了前行的绊脚石。也有人把生活过得一成不变,遇到问题只会用老办法硬碰硬,结果矛盾越积越深。其实,许多化解困境的智慧,早已被写进书里,只是他们从未翻开过一页。
那些总说“无书可学”的人,不过是未曾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误把自身的局限当成了全部真相。人到中年,更应明白,学习从不分年龄。职场上的困顿,或许在一本他人的随笔中能找到新的启发;家庭中的摩擦,也许在某本生活哲思的文字里,学会换位与包容。读书不是为了背下答案,而是借他人的经历与思考,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就像一个常年走同一条路的人,偶然读到一本游记,才惊觉山外有山,原来人生还有那么多不同的风景,面对岔路时,也可以有更从容的选择。
身边有两类人,一类总是不屑读书,认为那是浪费时间,遇事只凭本能和旧法应对,结果日子越走越窄,心也越来越累。另一类人,哪怕工作再忙,也会抽空读几页书,日积月累,处理问题时多了一份沉稳,与人相处时多了一份理解。他们的差距并非一朝形成,而是在一次次选择翻开书页与合上书本之间,悄然拉开。
不要再说“无书可学”这样的话来封闭自己。半生已过,更该懂得,世界的辽阔远超我们的亲历。多读一本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少一些“早知道还可以这样”的懊悔,多一些坦然面对生活的底气与智慧。真正的成熟,是始终对成长保持 openness,而书籍,正是那最安静却最有力的滋养。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