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2日,张雪峰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等多平台账号,在因不当言论被禁止关注28天后恢复正常。当晚的复播本应是正视问题、展现反思的契机,但他的言论不仅延续了对规则的轻慢,更曝出的威胁之语,彻底暴露了其对网络生态的漠视与敬畏之心的缺位。
2025年10月22日,张雪峰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等多平台账号,在因不当言论被禁止关注28天后恢复正常。当晚的复播本应是正视问题、展现反思的契机,但他的言论不仅延续了对规则的轻慢,更曝出的威胁之语,彻底暴露了其对网络生态的漠视与敬畏之心的缺位。
直播中,张雪峰一句“回来了,啥事没有,其实一个月之前,我就知道我一个月以后啥事没有”,将平台的违规处罚消解为无关痛痒的插曲。这种笃定的“无事论”,与此前团队“因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被举报,正在处理”的回应形成鲜明反差,更与他过往多次因争议言论致歉的经历相矛盾,从称“哈理工狗屁都不是”,到宣扬“新闻无用论”“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再到因“鼓吹战争”倾向的捐款言论被官媒批评,他的言论争议从未停歇,此次封禁本是规则对其口无遮拦的警示 。
更令人哗然的是,他在直播中针对曲解其意思的群体放话:“我都拿小本本记下来了,真要是不干这个了,肯定会做给你们好瞧的”。这句被简化为“那一帮人我都记在小本上了”的言论,看似针对特定“曲解者”,实则流露出强烈的对抗性与威胁意味。在接受平台处罚、本应反思自身言论边界的节点,他非但没有展现包容与自省,反而以“记仇”姿态回应舆论监督,将网络空间的意见分歧转化为个人对峙,这种心态与“公众人物应接受多元评价”的基本认知背道而驰。
面对封禁期间的传言,张雪峰仅以“纳闷”回应,却对核心的违规问题避而不谈。他反复强调“思考了很多事情”,却未透露半分对自身言论边界的审视,反而用“网上说得乱七八糟”全盘否定外界的监督与讨论。这种对争议根源的回避,再叠加“记小本本”的威胁论调,暴露了其缺乏真正反省的态度,所谓的“思考”或许从未触及对网络规则的敬畏,更未意识到公众人物言论对社会情绪的引导责任。
网络空间的规则红线从来不是“走过场”的摆设,6500万粉丝的影响力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张雪峰此次解禁后的轻慢姿态,从“啥事没有”的侥幸到“记小本本”的威胁,本质上是对规则约束与公众监督的双重不以为然。若始终抱着对抗而非敬畏的心态,无视言论边界与社会影响,不真正建立对网络生态的尊重,此次封禁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教训,未来终将因言行失当再次付出代价。
来源:寅虎侃世界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