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10月份,第五轮的中美经贸谈判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启动了。美国的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启程前就放出了很强硬的信号,称如果说谈判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的话,将会对中国实施关键软件的出口限制,覆盖了笔记本电脑,喷气发动机等关联的产品。
2025年的10月份,第五轮的中美经贸谈判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启动了。美国的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启程前就放出了很强硬的信号,称如果说谈判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的话,将会对中国实施关键软件的出口限制,覆盖了笔记本电脑,喷气发动机等关联的产品。
在一个谈判前施压的策略也并不是什么新招式了,自从2018年关税战以来,美国方面也是多次用这样的方式来制造舆论的紧张,但是这一次市场的反应已经是显现了分歧了。
消息刚发布以后,美国的特斯拉,波音的股价也是应声下跌了,华尔街也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个政策现在使用起来是伤己更甚。
面对美国方面的姿态,中方以稀土管控作为一个核心的回应,不仅仅是安排了资深的谈判代表全程专项的对接更在于会前升级了稀土的管制措施。
像高端芯片军工领域所需要的稀土材料的出口审批周期是从15天的时间延长到了90天,技术参数的误差超过0.1%的设备是禁止出口的。
这一个调整的影响力是可以通过权威数据进行验证: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全球稀土供应链报告》,全球是有70%的稀土的精炼产能是集中在中国的,美国80%的那些稀土进口都要依赖中国的,他们的F-35的战机的发动机图层,还有导弹制导系统等很多关键的装备都是需要中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来支撑的。
美国曾经也是想过尝试破解稀土的依赖的,2023年他们就花费了50亿美元来重启加州芒廷帕斯矿山,但是截止到2025年,这个矿山的精炼产能仅仅只有中国的5%,成本却高出了40%左右。
美国还联合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组建了一个稀土联盟,最终是澳大利亚企业开采的原矿,还是要运到中国来进行提纯。
《高瑞东宏观笔记》指出:美国的稀土供应链的缺口需要5~10年才能进行填补的,而中国在稀土的分离技术上领先着,使得美国在谈判中是处于结构性的一个被动中。
近期美国方面的舆论频繁提及了中美谈判中“不对等”,一直声称中方的稀土管控是一种“经济霸凌”。
但是数据也是揭示了一个事实:2024年的中美经贸谈判中,美国对华的服务贸易顺差是达到了1200亿美元,苹果,特斯拉等美国企业在华的利润都是超过了500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纺织品等等,平均的利润还不足5%。
另外美国拟限制的Adobe、Autodesk等民用的软件,中国是已经实现了国产软件的替代,中望软件、浩辰CAD
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提升到了25%,相关的数据来自是来自工信部的《软件产业发展年报》。
谈判的首日,中方代表是以产业链图谱明确了博弈的关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80%的稀土供应商为中国,特斯拉的Model Y永磁电机成本里面30%的稀土也是来自中国,如果说调整出口政策的话,美国军工的产能或会下降20%,并且美国的汽车的成本将会增加8000美元。
同时中方也是强调了合作的空间,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24年美国的农产品对华的出口是增长了15%,波音737MAX复飞以后的订单就增加了30%。
正如商务部发言所描述的那样:中方是不搞零和博弈的,但是拒绝被胁迫,谈判需要以诚意为基础的。
现在吉隆坡的谈判仍然是在推进的,这一场博弈的核心是已经超过了单次的谈判结果,中方通过稀土供应链等实体筹码展现出了产业链的掌控能力,美国方面则是陷入到了“施压-反噬”的循环中。
本质上来讲,这就是全球产业链重正在重构中,是大国实力跟规则话语权的较量。
信息参考来源:
1.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全球稀土供应链报告》
2. 《高瑞东宏观笔记:中美关税博弈的底线与破局点》
3. 工信部《2024年软件产业发展年报》
4.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中美贸易统计公报》
5. 央广网《中美经贸谈判:从“施压”到“务实”的转向分析》
来源:三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