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东盟做生意?先看印度眼里的东盟“门槛”有多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4 12:01 2

摘要: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印度加速把“东向”升级为“东进”,东南亚亦主动寻找“第三条道路”。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东南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印度在东盟“经济—政治—战略”三大影响力榜单上均出现小幅爬升,却仍未摆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印度加速把“东向”升级为“东进”,东南亚亦主动寻找“第三条道路”。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东南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印度在东盟“经济—政治—战略”三大影响力榜单上均出现小幅爬升,却仍未摆脱“第六、第七名”的中游位置。作者指出,新德里近年确实增加了高层互访、地区倡议和“全球南方”叙事,但在东南亚最关键的贸易、供应链与市场准入议题上,印度既未加入RCEP,也未能扭转对东盟持续逆差,私人部门投资更是高度集中于新加坡一地。若不能尽快完成《东盟-印度货物贸易协议》(AITIGA)升级、打通数字支付与绿色产业合作,所谓“战略相关性”容易停留在象征层面。对东盟而言,印度仍是“潜在选项”而非“支柱伙伴”,印度能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地区格局的新变量,关键要看其后续的实际投入与制度执行力。

想和东盟做生意?先看印度眼里的东盟“门槛”有多高

作者简介 |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东盟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兼协调员。

来源 |https://fulcrum.sg/aseanfocus/indias-rising-profile-in-southeast-asia-and-the-test-of-strategic-relevance/

译者|熊珞钦 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印度在东南亚崛起的战略地位与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盟与印度的关系一直被描述为充满潜力但缺乏实质成果。尽管双方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联系,并且始终强调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共同利益,然而推动深化双边关系的努力常常未能达到预期。虽然印度与东盟已将其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印度与东盟的合作成果依然远远落后于东盟与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深厚关系。

然而,2025年《东南亚形势报告》(SSEA)显示,印度在东南亚的战略伙伴地位正在逐步提升。目前变化虽然不显著,但足以引起关注,并促使人们思考这种更加积极的认知能否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合作,最终实现真正的战略相关性。

1:哪个国家/地区组织是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力量?

资料来源:Seah, S.等人,《东南亚状况:2025年调查报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

表2:哪个国家/地区组织在东南亚具有最大的政治和战略影响力?

资料来源:Seah, S.等人,《东南亚状况:2025 年调查报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印度崛起的数字尽管印度仍未进入东盟最具影响力的伙伴之列,但其影响力轨迹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经济影响力的数据,印度从2024年的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超越了澳大利亚、韩国和英国。在政治和战略影响力方面,印度从排名最末升至第七位,同样超越了澳大利亚和英国。对印度主张全球自由贸易和维护规则秩序的信心也有所增加。表3:按与东盟的战略相关性对以下对话伙伴进行排序资料来源:Seah, S.等人,《东南亚状况:2025年调查报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在战略相关性的排名方面,印度的跃升最为显著,从第九位跃升至第六位。此外,印度也是东盟在应对美中竞争不确定性时的第三选择战略伙伴,其支持份额从10.5%增长至13.5%。虽然对印度“做正确事”的信任有所增长,但仍有疑虑,认为印度是否有能力和政治意愿在超出其邻国的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图1:如果东盟要寻找“第三方”来对冲中美战略竞争的不确定性,谁是您首选和最信任的东盟战略伙伴?
印度崛起的三大因素东盟对印度的认知转变可以归因于以下三个主要因素:首先,印度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外交接触日益频繁且更具可见性。除了定期参加东盟主导的平台外,印度还积极与关键伙伴开展双边外交。印度总理莫迪去年访问了文莱、新加坡和老挝,表明印度不仅关注东盟的大型经济体,也关心其较小成员国的利益。2024年,马来西亚总理安华访问印度,双方将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今年一月访问新德里,签署了国防、海上安全和数字合作协议。这些访问使人们感受到印度在东盟地区和双边层面的持续投入。其次,印度的非对齐传统,如今称为多对齐,深得东盟的共鸣。东盟一贯追求灵活性、自治性和包容性,更倾向于选择提供多种选择而非要求效忠的伙伴。在这一点上,印度既足够强大以保持战略重要性,又不过于强势到能进行强迫,这使得印度对正在应对日益激烈的美中对抗的东盟国家具有吸引力。印度在全球南方领导地位的主张也进一步加强了其吸引力。通过“全球南方声音峰会”和2023年G20主席国身份,印度提升了发展、气候公正和公平增长等议题,这些议题也深得东盟国家认同。第三,印度在言辞和行动上与东盟的优先议题保持一致。印度的印太海洋倡议(IPOI)与东盟的印太展望(AOIP)高度契合,强调开放、包容和尊重国际法,同时避免硬性政治对抗。该表态让东盟国家放心,认为印度支持东盟中心性和多边主义,而不是将该地区视为其战略竞争中的对抗阵地。经济合作的困境与挑战尽管印度的战略地位有所提升,经济关系却依然是东盟-印度关系中的一个矛盾。东盟已经是印度第四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超过了1060亿美元,但这种关系受到结构性障碍的制约,导致印度对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缺乏信任,进展缓慢。最直接的挑战是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印度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逆差不小,这使得印度担心门户越开越大,换来的却是单向“失血”。印度出口商常常抱怨东盟市场的非关税壁垒、标准差异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认为这些障碍限制了他们的竞争力。在他们看来,这种制度成本让印度产品很难挤进早已由其他东亚伙伴布局成熟的供应链,结果逆差难缩、份额难增。更加棘手的是印度选择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19年,印度宣布不加入此涵盖15个经济体的贸易框架,结果是未能与东盟、东亚的经济体共同对接,从而在市场准入和竞争力上处于不利地位。RCEP的存在使得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印度的企业则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加严格的合规要求,这也使印度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此外,印度在东南亚的私人部门存在感较低。尽管印度的IT服务、制药和技术初创公司在全球具有竞争力,但其在东盟的投资和商业足迹仍远低于日本、中国和韩国,且主要集中在新加坡。缺乏强有力的商业对商业联系,使得东盟与印度的合作过于依赖政府层面的框架,而单靠这些框架无法提供更深层次和韧性的双边关系。未来合作的关键未来,外部挑战可能促使双方采取行动。特朗普政府决定对印度出口征收高达50%的关税,该举措对印度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东盟虽然无法取代美国成为市场,但可以帮助印度实现多元化。东盟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并且在东亚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若能够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双方的障碍,东盟将成为印度的重要合作伙伴。未来的合作道路并不陌生。正在审议的《东盟-印度商品贸易协定》对于降低中间商品的关税、统一标准和简化原产地规则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印度更有效地融入东盟的供应链。另一个优先事项是加强互联互通,尤其是数字项目。例如,印度与新加坡的实时支付对接,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提升小型企业的活力,降低成本,若此模式能够扩展到东盟,可能会产生巨大的转变。绿色经济领域也具有明显的合作潜力,东盟的能源转型与印度在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绿色氢能方面的雄心高度契合。除清洁能源外,半导体领域的合作也大有可为,印度可扩大产能,而东盟则寻求伙伴来增强关键产业的韧性。总之,印度在东南亚的崛起并非偶然,但其能否实现战略相关性,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在行动上做出突破。2025年《东南亚形势报告》表明,印度在东南亚的地位正逐步上升,但这种良好的势头仍然脆弱。除非双方能够展现出政治意愿并采取果断行动,否则近年来的进展可能会消退。对于东盟而言,印度是一个有潜力的战略伙伴,可以帮助其在美中对抗中找到平衡;对于印度而言,东盟则是进入东亚紧密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其在全球南方领导地位的重要平台。未来的印度-东盟关系,将不仅仅依赖于言辞和认知,更在于双方能否通过实际行动带来切实的成果。

来源:东南亚问题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