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杨振宁遗体告别仪式,大多数人都在为失去一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物理科学奠基人难过和缅怀的时候。
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杨振宁遗体告别仪式,大多数人都在为失去一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物理科学奠基人难过和缅怀的时候。
总有一部分人心生恶意,就在杨振宁去世仅四天后,网络上开始变味了。
本是一场送别,结果被炒成一场“流量盛宴”。演都不演了,恶心事接连发生。
杨振宁一生都在为国家作贡献,本不该成为舆论的焦点,但只因为他与翁帆这段“爷孙恋”婚姻,总是网络舆论一直不肯放过的话题。
他们2004年结婚,杨振宁82岁,翁帆28岁,年龄相差54岁。
当时婚讯公布后,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报道,舆论一边倒地质疑翁帆的动机。
其实,两人相识已有近十年。
1995年,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赴汕头大学参加学术活动,翁帆是英语系学生,担任志愿者接待。她陪同照顾两位长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003年,杨振宁的原配妻子杜致礼因病离世,这段结缔53年的婚姻走到终点。
那年年底,翁帆是通过 “寄信宽慰”与杨振宁重新取得联系,首次重逢的实际场景是2004 年翁帆应杨振宁邀请赴香港见面。
他们开始通信、见面、交流学术与生活,逐渐产生深厚感情。
杨振宁在2004年公开向翁帆求婚,并在当年12月正式登记结婚。
这段婚姻公布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有人怀疑翁帆“图名图利”,有人谴责杨振宁“不顾子女感受”,还有媒体直接称这是一段“震惊世界的婚姻”。
但他们没有回应太多,二十一年来,翁帆一直陪在杨振宁身边,生活起居、学术活动、出访讲座,从不缺席。
杨振宁10月18日中午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
他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4 年与米尔斯提出的 “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成为后世中国理论物理研究的重要基础;
1971年起,他多次回国访问,促成中美科学交流。
1999 年回国长驻清华后,担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更联合学界力量推动高等研究院建设、协助国内高校设立理论物理机构、资助学者赴美深造,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吴健雄则以实验验证其 “宇称不守恒” 理论,陈省身在数学领域提供重要方法支持,三人各自以专业能力助力华人科学事业进步。
他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不为名利,只为在祖国的土地上做完自己最后一段学术旅程。
他一生发表300余篇论文,培养出大量物理学人才,是中国理论物理界的“灯塔”。
2021年,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2000多件学术资料、私人手稿、照片、艺术收藏品无偿捐赠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资料室”。
这些资料如今由清华大学图书馆长期保存,供研究者与公众查阅。
杨振宁刚刚去世,网络上就开始流传“翁帆得不到遗产”“她只是照顾任务完成了”等谣言。
微博账号“宛宛的花园”发文称:“她不该再婚”“应该终身守节”,配图还带上杨振宁遗体照片,评论区充满恶意。
还有账号借两人 54 岁的年龄差,再次炒作 “爷孙恋” 争议,恶意揣测翁帆嫁杨振宁是图名气、地位,无视翁帆多年来在学术场合陪伴杨振宁、担任翻译和助理,以及两人日常相互依靠的事实。
一些自媒体还试图制造对比,说“杨振宁前妻杜致礼跟他在一起53年,生养三子女,是正宫”。
的确,杜致礼是杜聿明将军之女,和杨振宁的婚姻稳定长久,为他的科研提供了极大支持。
杨振宁自己说过,杜致礼是他人生的前半段,翁帆是他后半生的依靠。
两段婚姻,各有意义。
杨振宁曾公开表示:“她以后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这已经是他对翁帆最明确、最宽容的态度。
另外,还有媒体多次翻炒 “杨振宁有十几亿财产,留下遗嘱把全部遗产给子女,翁帆一分钱没得到,只给翁帆清华园房子的居住权(产权归清华)” 的旧谣言,借此攻击杨振宁 “绝情”,嘲讽翁帆 “贪图金钱却一场空”。
但事实上,杨振宁早把大部分积蓄用于教育基金、学术交流项目,还卖掉美国房产资助清华建高等研究院,根本没有所谓 “巨额私人遗产”,且他的助理早在 2017 年就公开否认过该谣言,压根没有所谓巨额遗产可分。
关于这些谣言,平台终于出手了。
针对发布 “翁帆是完成照顾任务”“要求翁帆做未亡人” 等恶意言论的账号(如用户 “宛宛的花园”),因多次借热点事件恶意炒作、挑动性别对立(该账号 2024 年 1 月就曾因同类问题被禁言),平台在 2025 年 10 月 20 日对其作出永久禁言处理。
对于其他传播遗产谣言、断章取义攻击杨振宁的造谣账号,平台也进行了永久封禁处理,彻底杜绝这些账号继续散布不实信息。
对于平台的处罚,真是大快人心,网友纷纷拍手叫好。
来源:曾医生内科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