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死人穿的衣服,被活人抢着穿”,这话放三年前像段子,今年却成了潘家园摊主的老黄历。
“给死人穿的衣服,被活人抢着穿”,这话放三年前像段子,今年却成了潘家园摊主的老黄历。
上周路过那家新开的“寿衣体验店”,门口排队的老外比买糖葫芦的还多,一个德国姑娘把绣着“鹤鹿同春”的袍子当风衣披,边照镜子边跟同伴说:“像不像《花样年华》?
”
没人觉得晦气,因为店家早把料子换成了真丝混纺,薄得能透手机光,纹样还是老绣娘手打,只是腰线偷偷收了两厘米,一上身,居然有点Celine即视感。
老板悄悄透露:一件改良寿衣卖1800,比传统老棉袄贵三倍,老外眼都不眨,“他们当限量款买”。
更离谱的是苏州那帮做“老派送终套装”的作坊,去年还在给乡里老人缝棉袄,今年把厂牌一换,出口标签直接写“new vintage jacket”,亚马逊上五星刷屏:“东方哥特,穿上像会御剑。
” 数据说卖了三百万刀,听着像天书,可厂里小工说得更直白:“一样的针脚,换个吊牌,利润翻十倍,谁还跟死人较劲。
”
北大干脆开了门选修,让学生研究“为什么寿衣能变时装”。
教授第一节课只放了两张图:左边是徽州老祠堂里躺着的先人,右边是巴黎街头博主把寿衣扎成一字肩。
作业题也狠——“请用‘永生’和‘潮流’各写五百字,不许出现‘文化挪用’四个字。
” 学生交上来的答案里,有人写:“当死亡被装进购物袋,恐惧就输给了消费。
” 分数还挺高。
最逗的是潘家园夜里收摊,保洁阿姨扫到一件被试丢的样衣,摇头嘟囔:“活人穿这个,夜里不做梦才怪。
” 可第二天一早,店门口依旧排长队,金发大叔举着手机直播:“Chinese afterlife haute couture!
” 评论区一串火焰表情。
没人说得清这算不算尊重,还是另一种猎奇。
唯一确定的是,老绣娘们终于不用只在白布上绣莲花,她们现在得学色卡,Pantone 19-4052,经典蓝,据说明年春夏流行。
来源:巫师火电3